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来自北京卷烟销售终端的市场调查(三十四)
烟店老板对顾客普遍使用问候语


  文明礼貌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在城市的服务业机构更应当笑迎顾客。因为这样能够增加顾客的回头率,让消费者满意、放心。而作为一些人每日的必需品——卷烟,北京烟市对顾客的态度是否又是礼貌、恭敬的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各家烟店。

  从调查的结果中,记者发现,有60%的被调查户使用的都是常规性的问候语,另有30%的店有一些比较丰富的问候语和告别语,只有10%的卷烟店称没用什么问候语。

  东城区的一家卷烟零售店老板声称,礼貌用语是必要的,像“您好,需要点什么”,当客人离去时,再说些客气话,比如“您慢走啊”。最后店主说:“其实保障质量以及卷烟价格的合理才是第一要务。”东城区另一家烟店老板很坦然地对记者说:“用礼貌用语有亲切感啊,这样也可以挽留顾客啊。”还有一家丰台区的卷烟店则声称问候多了,或多或少会有些效果,对顾客礼貌点,总会有实惠的,不会至于让人感到很冷淡。而另一家丰台区的烟店店主说:“我无非就是使用了常规性的问候语,但效果不佳,与很多顾客根本就不理你这一套,反正我感觉他们对我们的问候没有任何反应,但也有跟我们很客气的。”

  也有使用常规问候语却认为说问候语不起多大效果的。在宣武区的一家杂货店里,店主虽说问候语使用的都是常规性的,但他认为这对卷烟销售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同区的另一卷烟小店店老板说:“顾客来了,就说‘你好,需要什么’,顾客临走时就说‘欢迎下一次再来’这样的话。其实,要说产生的效果,那得因人而异,有些人愿意来,是由于我们的烟质量好,价格公道,而不是因为说了两句简单的问候语就成为我们的常客了。”

  宣武区有一家卷烟小店挺有意思,接待记者的是一个18岁左右的孩子,他告诉记者说:“我们在店里使用问候语多半是在电话里。”面对记者不解的神情,他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烟店两旁各有一家大饭店,还有几个大公司,他们总是来我们店订货,来的次数多了,也就成熟客了,就跟我们电话订货。他们一订就是半箱,有时会更多。订好后,我便免费送货上门。有这些大的买家,我当然在电话里接待他们的时候要更加客气更加热情了。”

  而在东城区的一家私人烟店,老板娘声称没有用过什么问候语。她说:“我不会说什么问候的话,而且反正说了也没有用处,人来了,要什么就卖给他便是了。”这样回答的烟店并不少,这让记者感到有些遗憾。

  在此次调查采访中,大多数的烟店还是懂得使用问候语接待顾客的,但还存在少部分不懂用问候来温暖顾客、吸引回头客的烟店。其实,轻轻的一声问候,有时候也能让生意锦上添花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