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中非自2004/2005年度棉花产量创100万吨的高纪录后,原非洲法属区10个国家的棉花产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预计到2007/2008年度只有65万吨,较2004/2005年度下降约40%。产量下降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六七月份旱情严重,棉花播种推迟; 二是棉籽价格不断下降,降低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
在非洲地区,棉花种植一直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下,即种棉花基本处于赔本状态。出于对棉花产量降低的关注,非洲棉花协会在多哥举行了一个高峰会议,目的是探讨非洲棉花单产减少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经过为期两天的探讨,与会代表主要是非洲棉花种植者提出了非洲棉花产量下降的三个主要因素:第一,气候变化和土壤状况。播种期间干旱少雨,导致部分地区无法播种或者推迟。此外,由于化肥等施用不足,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产减少。第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因为他们没钱购买所需农药化肥等物资,最终只能不用或者使用劣质的生产物资。第三,缺乏设施和品种改良。在非洲几乎没有现代化机械,连牛的使用率都很低,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工完成。人工效率的低下导致很多情况下棉农无法及时应对自然界带来的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棉籽的改良和发展也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很多棉花品种由于长期使用但没有进行更新,单产大幅下降。
非洲棉花协会正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法,但由于很多问题还在继续而无法解决。非洲棉花产量回到或者接近2004/2005年度的水平还需要几年时间。要增加棉花产量,棉农需要一个好的价格,不管是棉价本身的上涨还是来自美元兑欧元汇率的改善。(保罗·赖因哈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