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9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产能多 出口增 内需稳 肥价升
——2007年国内磷复肥市场现状及秋季市场预测
三江

  全国化肥市场在经过春季国内外市场震荡之后,进入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面临着一个国际国内磷肥价格趋升的市场走势,也将进入产销企业捕捉商机的纷繁时期。

  磷肥行业发展现状

  今春高浓度磷复肥市场整体产销两旺。由于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2月份以来,磷酸二铵价格一路大幅上涨并达到430美元/吨以上的历史最高点。与此同时,国内各磷酸二铵企业签订大量出口订单,进口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的大幅差距导致进口锐减,出口增加。国产磷酸二铵整个春季供应量为290万吨,进口为96万吨。到春季结束时,港口和流通市场库存同比大幅减少,西北市场有5万吨左右的库存,其它区域几乎无库存;港口库存16.7万吨,同比下降36%,使得国内磷酸二铵原预测供过于求问题趋于好转。

  今年春季高浓度磷复肥市场产销两旺主要表现在:市场库存减少,价格稳中有升,港口库存同比下降了48%。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自2月份以来国际市场高浓度磷复肥价格一路大幅上涨,国内各高浓度磷复肥企业大量签订出口订单。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进口高浓度磷复肥118.99万吨,比去年同期201.24万吨减少69.11%;出口137.18万吨,比去年同期41.45万吨增加230.95%。从进出口分析,1-6月国内高浓度磷复肥供应量比去年净减少177.88万吨。

  二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硫磺价格从2月底的80美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55美元/吨,涨幅达94%。煤、油、磷矿石、合成氨等主要原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生产成本进一步攀升,导致高浓度磷复肥价格持续上涨。

  磷肥行业发展趋势

  ——高浓度磷复肥企业的快速扩能导致市场供求量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天然气及石油等能源因素影响,国内外高浓度磷复肥价格一度得到迅速增长,刺激了国内磷复肥企业的投资进度,国产二铵企业产能由原来 “十一五规划”的550万吨迅速递增到目前的750万吨。2006年国内高浓度磷复肥实际产量达到1210.5万吨,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是后市发展来看,由于产量的快速增长,刺激着国内磷肥市场的供需关系,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进口高浓度磷复肥受质优价廉的国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影响,市场不断萎缩,但是短期内不会退出国内市场。

  长期以来,进口化肥尤其是磷酸二铵一直在中国的磷复肥市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美国海湾的挂牌价、中国海港到货量及其产品国内零售价格至今仍是国内高浓度磷复肥企业定价的一个重要参照,但是随着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企业的迅速壮大,进口化肥进口量逐年减少,慢慢地淡出了曾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东北、新疆等市场。但是由于进口高浓度磷复肥在中国农民施肥习惯中留下的深远影响,进口高浓度磷复肥仍将在中国市场保持较长时间。

  ——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

  在多年的生产和经营中,一大批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企业如云天化、宏福、六国等生产厂家,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逐步赢得了直接用户——农民的信任,在国内高浓度磷复肥市场逐渐占领主导地位,对进口高浓度磷复肥构成了强有力的攻势。

  ——国内外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导致高浓度磷复肥价格不断上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受世界磷肥生产原材料合成氨和硫磺价格上涨及国际运费上调等因素影响,即使国家采取一定调控政策,国内高浓度磷复肥产品的价格也不可能迅速回落。

  ——国家不断推出的支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的平稳发展,有力支撑着高浓度磷复肥市场的坚挺。

  由于“三农”政策、减免农业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支农政策的重要影响和国内农作物价格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平稳提升状态,近年来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与农业相关的高浓度磷复肥行业等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快速成长。

  ——今后三年,产量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综上几点陈述,可以初步判断今后三年高浓度磷复肥价格将稳中有降,到2008年二铵、一铵、复合肥价格将分别确定在2300~2380元/吨、1700~1800元/吨、1800~2000元/吨之间。

  磷肥秋季市场分析及预测

  ——影响秋季市场价格的因素:供求关系

  (1)秋季需求。根据历年的实践表明,秋季国内市场需求量接近全年用量的40%,约在220-240万吨之间,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及新疆、陕西等地区。

  (2)秋季产量。 1-4月份国内DAP产量为217万吨,平均每月产量为55万吨,由于3月份后各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月产量达60万吨,据此测算,5-9月国内DAP产量将达300万吨。6月1日DAP征收20%关税后,部分企业转产一铵也减少DAP的产量 ,预计5-9月二铵产量在260万吨左右。 

  (3)秋季出口。由于业内在4月份就获知国家要征收关税,大部分企业赶在国家政策实施前大量落实出口订单,据统计,5-6月国内出口达55万吨。7-9月国际价格维持在420美元/吨左右,企业仍会考虑出口。据悉,云天化、开磷、宜化等企业为保持物流平衡及东南亚市场的持续性,仍将稳定产量的10%—20%出口,考虑到10月1日关税政策调减,9月份开始各企业都将考虑加大出口储量,预计出口安排总量达30万吨。  (4)库存及进口。春季结束时国内各港口DAP库存16.7万吨,流通领域5万吨。根据国内外DAP供求关系及当前国际价格综合预测,从今年秋季开始中国未来几年内不可能再进口DAP 。

  综上所述,秋季国内市场二铵供应量为:260+16.7+5-55-30=196.7万吨。

  结论:供应量小于需求量(市场缺口达30-50万吨),秋季国内二铵货源趋紧。

  ——影响秋季市场价格的因素:生产成本。

  当前,煤、电、油、气价格均呈上涨趋势。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在2006年里我国关闭了5931个煤矿,2007年另有4861座煤矿将会被关闭。煤的产量在减少,而需求则以每年13%的速度上升,供不应求矛盾加剧,今年我国有史以来首次出现煤进口量高于出口量,预计煤的售价将从过去两年来的低谷回升。中国78%的电依赖燃煤,因而煤价上涨必然会使电价上调。

  石油作为世界性主要能源,属于全球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成本因素,当前石油价格仍居高不下。.

  由于国内磷铵、复合肥装置能力不断提高以及化工行业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能力增强,对磷矿石、硫磺、硫铁矿、合成氨等基础原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大,作为二铵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磷、硫、氮资源更趋紧张,价格难以下降。如中国硫磺80%需要进口 ,其CFR价从2月份的80美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55美元/吨。国内也从800元吨上涨至1500元/吨。

  结论:由于各类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DAP生成增加200-320元/吨,任何一家生产企业不可能完全承担成本的增加,必将由市场各主体共同分担,这将是支撑二铵价格的重要因素。

  ——影响秋季市场价格的因素:国际价格

  受全球最大的DAP生产基地美国关停500万吨产能及其新的能源政策对玉米种植拉动,导致国际DAP需求增加,供不应求。国际二铵FOR价从2月中旬的260美元/吨暴涨至目前的437美元/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外,今年印度从美国进口已签订了110万吨的二铵交易合同,CFR价格每吨为477美元,交货期为6-11月,这个合同对国际DAP贸易定价具有重要的标竿作用。

  ——影响秋季市场价格的因素:种植结构

  目前粮价出现全球性的上涨趋势,一方面主要是恶劣气候造成粮食减产。另一方面是玉米生产乙醇燃料需求增加。气候对粮食产量影响具有局部性,而发展生物燃料对粮食需求的影响具有世界性、长期性,这是本轮粮食上涨的直接原因,为此,生物燃料与石油市场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粮食消费中新增加了能源消费,粮食与能源的相关性逐渐增强;全球性粮食供不应求的状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以玉米价格为上涨龙头的全球性粮食价格表观出上涨趋势,种粮预期收益增加,加之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增加化肥投入,从而拉动化肥需求,DAP市场消费量也将进一步增加。

  ——影响秋季市场价格的因素:政府政策

  一方面,政府从从6月1日—9月30日征收20%关税的政策将对出口效益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国际市场价位较高,目前出口价同比厂价仍高于国内,加之市场需要均衡维持,因此出口总的数量将会大于去年同期。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市场价格存在上调的机会,但受国内限价政策的影响,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仍小于出口。

  ——影响秋季市场价格的因素:相关化肥产品的影响

  ⑴尿素。被称为化肥市场风向标的尿素,具有春季需求大、秋季需求小、淡跌旺涨的特点。今年7月进入淡季后价格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小于去年。目前大部分厂家均与农资公司进行联营销售,加大了淡储与出口方面的合作。 同时,国家从7月1日提前执行淡储补贴,也将对淡季的尿素价格形成一定拉动。

  ⑵复合肥是二铵的重要替代产品,一般3吨复合肥将吃掉1吨二铵市场,由于复合肥产量大,质量在提高,因此对二铵销量和定价有重要影响。 

  ——秋季价格预测

  可以看到,今年秋季二铵市场有利因素较多,市场形势整体好于去年,因此市场价格也应好于去年。目前64%含量出厂价在2580-2700元/吨,到站价2650-2800元/吨。总之,秋季主流二铵出厂价格会稳中有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