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7年9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应该对开发白茶的主要科技人员论功行赏

竺济法

  8月下旬,贵报记者王勇同志根据笔者提供的《安吉“白茶之父” 刘益民先生晚景凄凉》,专程赴安吉采访。9月4日, 贵报刊出了他的调查报告《“白茶之父”的烦恼》,其中写到一些当事人认为安吉白茶开发是课题组的集体功劳。笔者以为集体功劳不必否认,但强调集体太笼统,除了“十年内乱”那样的非常时期,任何多人合作的科技项目、著作都会有先后之分,在尊重科学、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重新区分一下也不难。即使刘益民不是“白茶之父”,而是起了主要作用,那么刘益民在没有房改房的前提下,总共得了21000元奖金,能算多吗?

  一棵白茶发展成为一项大产业,首先是科技人员作出的巨大贡献。令人惊讶的是,一些人认为刘益民的奖金够多了。笔者以为,包括程雅谷、滕传瑛等课题科技人员,都应该论功行赏,得到奖励。

  需要说明的是,可能记者调查不够充分,2001年安吉县城的房价不是文章所说的那样每平方仅600~700元,据笔者了解,即使是多层二手房,价格也在1200元左右,即使是90平方米的中套房,2万元奖金还不到总房价的五分之一。刘益民表示因为他三个子女结婚成家,当时根本没有经济能力买房,所以只能续租所里的房子。

  至于“晚景凄凉”,笔者以为这是相对来说的,一个为安吉白茶产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年逾七旬还租住在没有卫浴设施的简陋公房里,能不凄凉吗?还有调查报告中写到的今春在当地召开的白茶研讨会,他连嘉宾都排不上,能不凄凉吗?至于将他和当地农民比,笔者以为显然没有可比性,何况当地黄社村1400多村民仅白茶的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2万元,达到了刘益民夫妇两人的人均收入,绝大部分农民家庭都盖了新房。

  殷切希望当地领导能关心刘益民的实际困难,并对其他有功人员作出相应奖励,而不是“冷处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