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9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成都休闲文化吸引外国学者
回到美国要开家成都茶馆

邓晓洪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谢尔丽已乘班机离开成都了,在告别前的晚上她再次去了一趟成都皇城老妈茶馆,她喜欢成都人在茶馆里工作或者聊天的感觉,并希望把这种感觉保持下来,到自己空闲下来时,要在美国开一家成都式茶馆。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的龙海峰选择留下,他决定在成都常住下去,他认为成都的休闲文化全球都无法复制,他需要在这里慢慢品味,“也许再也没有什么决定比我留在成都更重要的了!”他这样说。 

  不论是谢尔丽还是龙海峰,以及此次到成都参加科幻大会的任何一位外国科幻作家,尽管他们在成都仅呆了一周时间,但离开的时候,他们无不感到依依不舍,“我们在幻想未来,可在成都的这些天让我们实现了幻想!”英国作家尼尔·盖曼说。 

  谢尔丽的茶馆梦想 

  谢尔丽是位社会学家,此前从来没有想到过最理想的生活形态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成都。8月底,作为一名科幻迷,她跟随本国的科幻作家到成都参加2007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在会议结束后,她所跟随的作家已经离去,而她决定留下来多呆几天。“我去茶馆里喝茶,看那里的人自由地聊天,看有些人带着手提电脑在茶馆里享受工作,对,是享受工作,他们好像没有一点压力,我发现这才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状态。” 

  8月28日,谢尔丽在参加未来与休闲论坛时,她得到一双草鞋,她认为这是最珍贵的礼品,因而在几次去茶馆的时候她都会带上草鞋,“草鞋和茶馆,给了我返璞的感觉,这是一种境界。”她说,这是个全球都在追逐经济利益的时代,很多人丢失了生活,而成都人是令人感动的一个群体,“他们也在搞好自己的经济,但不会丢失安逸的生活。”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她说,她回到美国后,要把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整理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我会一直保留着成都茶馆的印象,有一天空闲下来,我会开一个成都式茶馆,或者鼓励我的朋友开这么一家茶馆,我想我的梦想会实现的。” 

  龙海峰的茶馆邂逅 

  这次到成都参加国际科幻、奇幻大会的各国作家以及他们的追随者,有一些已经先行离开,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的青年龙海峰选择继续留下。当一年前来成都旅游时,他很快决定留下,“这次参会的人有些是我的朋友,他们要回国,但我不会回去,我喜欢成都的休闲文化,我需要慢慢品味。” 

  龙海峰目前在一所大学学习汉语,虽然喜欢成都式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是他决定留下来的惟一理由,“成都人特别容易融入,有亲近感,随处都可以交到朋友,这在其他地方都是不多见的。”正是这样的感觉拉近了他和成都的距离,到成都后不久,他便交了一个女朋友,“现在我已经决定把家安在这里。” 

  龙海峰和女朋友的第一次约会就在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在美国,只有华人居住区才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茶馆,里面几乎都是中国人。”龙海峰的女朋友告诉他,喝茶要像对待生活一样,慢慢地用心去品,“恬静、惬意、舒适、安逸,这就是我品出的成都味道。”龙海峰的女朋友原本是青海的,也因为爱上成都的生活,所以留在了成都,掐指一算,她在成都已经生活十几年了。

  著名的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中预言: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如今,这个预言在成都已见端倪,四川省休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韩蜀霞说,成都的休闲产业正在步入良性轨道,每年创造的产值都在大幅增加。她说,我国每年的休假已达114天,休假时间已接近全年时间的1∕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休闲时间必将增加,休闲产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