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仿制货贝,可说是中华古货币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这里根据已知的考古资料和我们收集的实物,谈一些认识和看法,谨请同仁共同研讨和指教。
一、 夏家店下层文化及其仿制货贝的发掘情况
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首次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两种性质文化的遗存。依据地层学原理,把堆积在下层的早期文化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而把堆积在上层的晚期文化层命名为“夏家店上层文化”。据碳14测定,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距今4000-3000年,相当于中原的夏商时期;而上层文化遗存距今3000-2200年,相当于中原的晚商和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夏家店文化遗存,在老哈河和西拉沐沦河流域分布广泛,既有上下层叠压堆积,又有单一的文化遗存。总的趋势是下层文化遗存在老哈河流域分布密集,上层文化遗存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两岸较多;下层文化分布密度大,文化层堆积也厚,上层文化遗存分布密度稀,文化层堆积也薄。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赤峰地区的重要发现,它代表了这一地区从公元前二十世纪到十世纪的整个历史发展,代表了本地区的早期青铜文明。这种文化分布较广,东至辽宁省西部,南达京津地区,西到张家口以东,北抵西拉沐沦河流域。但赤峰地区最为密集。敖汉旗三个乡就发现380多处遗址,赤峰附近阴河,英金河沿岸有近百处遗址。在敖汉旗大甸子发掘的八百多座墓葬,出土了上千件陶器、玉器、青铜、金器、漆器和玛瑙杯等。生产工具以石锄、石刀为多,铜器以小型铜耳环、铜刀、铜等为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土了天然海贝和人工仿制贝。据刘观民、徐光冀先生《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纹饰》一文介绍:敖汉旗大甸子800多座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墓葬,分成若干墓区。其中有一块墓区从随葬品反映出来的埋葬礼遇特别优厚。据两位先生归纳,有“目”纹的彩绘陶器、陶鬲这些较为罕见的“礼器”集中地出自这个墓区,而且”这个茔域是发现贝最多的,其它茔域或少,或是蚌壳仿制贝,勿论其它证据,仅举这一点已可表明,这个茔域在整个墓地中是个既富且贵的家族茔地。(《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第231页)这是所见夏家店下层文化发掘出土大量天然贝和仿制贝情况最具有权威的报道材料。 (东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