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以来,红云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与云南文山州富宁县结成“富民兴边”对子,开展对口帮扶。三年来,红云集团共投入帮扶资金600万元,建设整村推进、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大学生、扶持产业等帮扶项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年来,集团公司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贫困乡镇、村组访贫问苦,体察民情,研究扶贫对象,确定扶贫项目,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实事。日前,由红云集团纪委书记魏志刚带领的考察组,又一次驱车千里,对富宁县帮扶项目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先后深入田蓬镇、木央乡、里达镇、归朝镇等边境村镇,实地了解了“整村推进”、“希望工程”等帮扶项目实施情况,亲身感受到了富宁县各个帮扶点旧貌换新颜的极大变化。
新村扶贫,贫困村寨展新容
红云集团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在5个村寨实施了 “整村推进”项目,通过实施以小水窖、沼气池、民房和厩舍改造、乡村道路建设、适用科技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整村推进”项目,改进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年来,共建成安居房36户5000多平方米,建起了成人技术学校、卫生公厕、卫星电视接收站、沼气池等;完成科技培训24期1200人,极大地改善了161户720名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使村民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生产积极性高涨,从而带动了边境一线村民增收致富。受益的贫困群众不忘红云人的深情,在田蓬镇大石板村,村民们在粉刷一新的墙壁上,写上“红云公司,田蓬人民永远记住您”的标语,非常醒目;在里达镇瓦蚌村,全村村民捧着米酒和水果,到村口迎接考察组,真诚的感谢、由衷的笑容、朴实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兴边富民”工程巨大的社会效应和民心所向。
基础扶贫 路通水通人心畅
喝水难、出行难是偏远山区群众常常面临的难题。红云集团“整村推进”项目把解决群众喝水难、行路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共架设9千多米的人畜饮水管道,建成24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720人、100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投入帮扶资金2万元,修建了田蓬镇茅草坪至查尔岩砂石公路,极大地改善了附近4个村小组198户763人的运输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在村民家里,村民为我们送上茶水,高兴地说:“我们也用上了自来水,这就是用自来水泡的茶”。
产业扶贫,造血机能增后劲
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增强当地群众自救脱贫的造血机能,较好地解决群众增收难的问题,一直是红云集团帮扶富宁发展的一个重点。三年来,红云集团分别在帮扶点帮助发展蔬菜种植94亩、经济林果80亩、葡萄106亩,使161户农户720人直接受益,实现人均增收529.3元。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建成田蓬安良养牛场,可容纳存栏500头牛,种植优质牧草1000亩,使该企业牛的存栏数从2005年的54头发展至133头,实现经济效益20余万元。同时,通过该企业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群众发展改良犊牛180多头,直接经济效益达40余万元,增强了发展后劲。
教育扶贫,功在当今利在远
红云集团投入帮扶资金142万元,分别新建了田蓬镇安良、干曹子和归朝镇那拉希望小学,维修了田蓬镇蔑弄小学校舍,新建了教学楼、食堂、公厕、球场,维修师生宿舍,改善了400余名师生的教育教学和生活学习环境,加快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富宁县委书记罗家祥说,红云集团对富宁的帮扶,不仅是对群众当前困难的帮扶,更是对富宁未来的帮扶。
为感谢并铭记红云集团的深情厚谊,三所希望小学都立下志碑,记录了这一善举。那拉希望小学的志碑中这样写道:“红云那拉希望小学,由红云烟草(集团)投资修建。……为铭记该公司捐资助学、兴边富民之义举,鼓舞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激励学子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家乡,值此学校落成启用之日,特立此碑。”
助学扶贫,学子圆上大学梦
8月23日,富宁县委举行了捐资救助贫困大学生仪式,红云集团捐资16万元,帮助20名本专科大学生解决学费难题。红云集团纪委书记魏志刚亲手将救助金发到了10名大学生手中,勉励学子们努力学习。红云集团的无私援助,深深的慰籍了这些贫困学生的心灵,一些学生和家长眼含热泪表示感激之情。19岁的瑶族姑娘肖艳今年考取了云南农大,但家住偏远贫寒山区,父母经常生病,家中一贫如洗,昂贵的学费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父母东拼西凑,到处求借,还是没有凑够学费。最后通过申请得到了红云集团的资助,终于能够继续完成学业。接过一万元救助金,肖艳激动地说,红云集团的帮助如雪中送炭、春风化雨,为贫困生筑起了爱的高墙。今后将鼓起生活的勇气,自强不息,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捐资仪式上,魏志刚还代表集团和“红云书卷润心田 百书赠百校”活动向四所红云希望小学捐赠了一批书籍。魏志刚说,富宁之行让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帮扶带来的成果和巨大的社会效应。今后将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继续高扬构建和谐社会的旗帜,履行好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展现一个负责任企业的崭新风采。(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