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新野县农信联社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支农举措,以推进“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活动为载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为促进“三农”发展播撒阳光,撑起一片蓝天。
打造信用工程 破解“两难”为“双赢”
新野县联社全面推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起步早、起点高、基础好、发展快,对优化信用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文明水平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近两年,新野县联社在持续深入推进“信用工程”创建工作中,应时而变,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发展信用担保中心、信用担保协会;信用示范村和评选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四轮联动”模式,不断提升“信用工程”创建水平。
信用评定创优投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全县信用社在对以前信用评定实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推行了新的信用评定方案,严格标准,规范操作,坚持从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操作体系和监督体系入手,实行县联社、信用社和乡镇政府“三线”管理责任制,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公开评选程序,提高评选质量。1—8月份,新评选信用户9186户,信用商户845户,信用企业36家,信用村16个,信用乡镇2个,信用户达到辖内总户数的30%以上,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争当信用户、争做信用企业、争创信用村镇的“三争”热潮。
信用担保协会破解农民“贷款难”。新野联社在探索破解“两难”问题的实践中,积极学习外地建立农民担保协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在全辖大胆推行建立各类农户及经营大户信用担保协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挥区域产业优势,以支持有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坚持“农户自愿,信用社引导,大户牵头,村委协调”的原则,以交纳基金和信用联保为担保方式,组成互信、互助、互保和相互监督、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信用担保协会22个,加入协会会员达到1272户,累计发放贷款1.15亿元,会员贷款满足率和贷款到期收回率均能达到100%,户均增收1.5万元。
信用担保中心加速企业做大做强。新野县联社通过建立信保中心营销贷款的模式运行两年来,已经走向成熟,取得实效。今年,他们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对入会企业认真做好年度信用等级评审工作,重新定级和授信,分别对82家入会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了年审和22家拟入会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初评,授信额度达到1.5亿元,加上新开办的票据承兑业务,使入会企业综合授信超过2亿元,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信用示范村助推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新野联社把支持信用示范村发展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示范村信用建设,要求示范村农户信用评选面达到100%,入选率达到60%以上,村村被评为信用村。各乡镇信用社结合各村产业优势,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行一村一策,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联合体+市场+农户”的发展模式,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信用示范村产业发展、农民富裕、文明程度提高,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典型。在农村信用社全方位的大力扶持下,上港乡的果园村依据民营经济优势,建立村级棉纺织工业园区,入驻棉纺织、棉花加工企业31家,年产值超亿元,带动从事棉花购销大户45户,安排农民800多人在本村务工就业,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人均存款达到1.5万元。
推行阳光信贷 农信服务展新姿
今年,该联社把推行“阳光信贷、承诺服务”工作作为改进信贷服务,解决小额贷款营销难问题的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加强对信贷人员进行“零距离接近客户、零距离办理贷款、零距离服务农民”的经营理念教育,创建“从后台到前台、从楼上到楼下、从封闭到开放”的信贷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作业,为农民提供综合信贷产品服务,真正实行信贷政策公开、制度公开、程序公开、操作公开、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在硬件建设上,全辖规范建立信贷服务大厅6个,做到“三上墙、四必有、五统一”,并实行客户经理轮流值班制和主任定期坐班制。
全县信用社推行“阳光信贷、承诺服务”以来,对优化信贷服务,促进业务拓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是方便了农民,解决了客户贷款难问题。二是增加了透明度,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设立信贷服务大厅,把贷款推向柜台,实行阳光操作,“一站式”服务,增加了透明度,杜绝了信贷员“吃、拿、卡、要”等暗箱操作行为,有效地解决了信贷员拒贷、惜贷、人情贷款的问题。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信贷服务大厅设立后,贷款办理时间普遍缩短,平均每笔贷款由原来的一个星期左右,缩短为目前的两个工作日,同时农民还可以在信贷服务大厅了解到其他致富信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有很大改善。
新野县联社实施“两大工程”以来,全县共评定信用农户(个体商户)32655户,信用村74个,信用乡镇4个,建立各类信用担保协会22个,信用担保中心入会企业达到102家,对信用户、信用企业的授信额度达到3.68亿元。截至8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9亿元和15.3亿元,较年初净增1.9亿元和1.5亿元,业务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支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