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在岁月里渐渐发黄,然而翻阅哥哥的旧作,感到的仍旧是如初的温暖。
一九九七年,天寒地冻的十一月,哥哥得了不治之症直肠癌,尽管医生说这是一种“人财两空”的绝症,但是全家人态度很坚决,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延续一个青春蓬勃的生命。
哥哥太爱这个世界了,况且他还年轻,生命的晨钟刚刚敲响第二十六下,他放过猪,烧过炭,在艰苦的岁月里艰难地读完了初中,后来凭着一股坚强的毅力,自修完大学中文课程,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那时候他精力充沛,教学之余还拿起笔搞文学创作,以一个放牛娃的蹒跚脚步攀登在文学的道路上,发表了近百篇诗歌散文。
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才凑了不到五千块钱,一家人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一筹莫展。这时仿佛一夜间苍老了许多的父亲,想到仅有的几间房子,全家人感到像抓住了一根救命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拿着房产证走进了桐柏县农村信用联社的营业大门。联社的工作人员从双目红肿的父亲口中得知,是被迫无奈用房子作抵押贷款医治病人,但他们并没有答应贷款。
希望像肥皂泡一样消失了……谁知第三天,联社领导用红包送来了五千元现金,说这是全社职工小小的心意。一家人仿佛从峡谷中看到了一线蓝天,重新点燃了希望。
有了这笔钱,哥哥战胜病魔的信心更足了,家里陪他南下长沙,北上天津、洛阳。病榻一年,他发表了几十首诗歌、散文,为他短暂的一生,匆忙而又灿烂地描绘了一页封底。
尽管后来哥哥不治而逝,但每当回忆起那段悲痛的日子,一股人间真情便涌溢心头,使记忆的冬天不再如此冰冷无情。
好像是上天有意安排,十年后的六月,我有幸被聘在桐柏信用合作联社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从走进信合大门的那一刻起,我便下决心干好这份我向往已久的工作,来回报信用社对全家的关照之情。我愿用我的敬业和执着,用我的青春和活力、用我的智慧和能力,为信合事业的腾飞而努力工作,在奉献中实现个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