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据调查,国内哮喘的患病率为0.97%~5.29%。
引起哮喘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因工作中吸入致喘物质引发的哮喘约占哮喘总人数的2%~15%。一些行业中哮喘发病人数非常高,如:铂冶炼工人中发生哮喘者高达40%,酶洗涤剂制造业中有10%~45%的员工会发生哮喘,谷物粉尘作业工人中2%~40%患哮喘。这些因工作吸入致喘物引起的支气管哮喘称职业性哮喘。
职业性致喘物广泛分布于化工、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粘合剂、制药、纺织、印刷、油漆、颜料、照相、冶炼、电子、农药、家禽饲养、木材加工、印染、美容、皮毛加工等行业。
一般讲,职业性哮喘会从第一次接触职业性致喘物到数周到数年后发生。轻度哮喘主要表现为接触致喘物数月或数年后,出现胸闷、气短、发作性咳嗽、两肺哮鸣音,并伴有咳嗽、咳痰,脱离致喘物后,症状可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再次接触后,可能再次发作。而重度哮喘在轻度哮喘基础上出现反复哮喘发作,具有明显的气道反应性表现,伴有肺气肿,并有持久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职业性哮喘病因明确后,除采用支气管哮喘一般治疗原则外,首先应脱离原工作岗位,不再接触原致喘物质。
其实职业性哮喘病因清楚后,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包括:致喘物质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严防致喘物质外泄,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场所致喘物浓度;就业前做严格的体格检查,严禁体质不好或气道疾病患者从事此类工作;定期对就业人员做好劳动保健,一旦发生哮喘,应及时调离工作和治疗;做好在岗培训与宣传工作,树立防护意识。
职业性哮喘患者,如果能及早发现,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及时治疗,一般都会好转或痊愈;但如继续接触致喘物质,病情就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最后可发展成慢性气道阻塞,从而引发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