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制度 引进人才 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周声涛在面试现场。耿建利 摄
王君、佟宝君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会议。耿建利 摄
总社机关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笔试现场。韩志峰 摄

百舸扬帆竞风流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冷霞

  2007年8月31日,山城重庆。市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刘崇高操持过不知多少次欢送会了,但在他的印象中,没有一次欢送会像今天这般隆重。会议室里,“刘崇高同志赴全国总社任职欢送会”的横幅提醒他:自己是今天欢送会的主角;主席台上下,市社领导班子成员、正处级以上干部特别是那些出差在外专程赶回来的同事让他意识到:自己真的就要离开这些朝夕相处的领导和伙伴,远上北京,就任另外一个职务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法制工作办公室)副部长(副主任)。

  刘崇高是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总社机关局处级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中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的。如他一样的幸运者共有24名,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和总社机关,他们之中,有7人将担任总社机关的副司局长,1人担任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16人将担任总社机关的正处长。

  至此,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的总社机关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副局级、正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经过前期准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任前公示与报备、任职培训等几个阶段,全部工作圆满结束。

  一石激起千层浪

  总社开展这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是下了大决心、经过了周密准备的:党组几次开会研究布置,白立忱、周声涛、王君等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整个过程中,王君更是亲自指挥,严格把关,对操作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做了及时和具体的指导。

  “遵照领导指示,我们和总社机关各部局就这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岗位、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反复沟通,多方征求意见,方案几易其稿。同时,为了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尤其为了顺利解决外地干部调京问题,我们还积极向中组部、国家人事部汇报沟通,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 总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公选办”)主任、人事部部长汤益诚如是说。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干部的做法由来已久: 2001年,机关4个副局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还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中华合作时报社总编辑;2003年,机关4个正局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像今年这样,一次拿出机关和直属培训机构的9个副局级领导职位和机关的22个正处级领导职位,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特别是面向全国供销社公开选拔,这在总社人事制度改革历史上,甚至在中央国家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总社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的决心和魄力。” 汤益诚解释。

  犹如平地一声雷。总社公开选拔干部的消息通过“中国供销合作网”和《中华合作时报》迅速传向大江南北。4月22日,年仅33岁、时任辽宁省大连市供销社企业管理处副处长的徐明峰看到了刚刚出台的总社《关于面向供销合作社系统公开选拔副局级、正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实施方案》。“不一样的舞台决定了你将会有不一样的演技。”在市社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徐明峰毅然决定报名。

  全国各地的供销社以及总社机关、直属单位的干部职工也都对此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热情:许多单位的领导亲自动员,广大干部积极响应。最终,如徐明峰一样的报名者达到165名,分别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总社13个直属单位和机关15个部门。

  赛场争雄展骏姿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是这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的基本规章,整个过程严格按照该条例程序执行,环环相扣,严密谨慎。

  在总社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民主测评。公选办机关组组长、总社离退休干部部政工处调研员倪玲至今清楚地记得:“在对报考局处级领导岗位的同志进行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测评打分时,大家都非常认真。国际合作部部长戎军说得好:‘我们要对报名者本人负责,也要对组织负责!’”

  “统计民主测评成绩时我们发现,有几张选票的单项分数超过了最高限定。当时,我武断地认为,这些选票应该作废。没想到,公选办的年轻人坚决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公选办副主任、总社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朱远华仍然满怀歉疚。

  僵持中,朱远华提议:电话请示汤益诚部长。“超出限定的单项成绩可以作废,但整张选票不能作废!”电话那端,汤部长二话不说,当机立断,这个决定令争论的双方心服口服。

  负责的态度、细致的工作,保障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圆满进行。5月29日上午,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笔试,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130名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赶来的考生,认真接受总社党组和理事会的检阅。  

  笔试的阅卷工作由总社委托中组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全权负责。很快,按照公开选拔副局级职位5:1、正处级职位4:1,竞争上岗副局级职位3:1、正处级职位2:1的要求,有72名考生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

  面试在6月5日和6日两天进行。总社领导周声涛、王君、佟宝君亲自挂帅,分别担任三个小组的主考官。同时,机关各部局有14名干部旁听了竞争上岗的两场面试。“太严格了,考官和考生都不能使用手机,不能单独接触,考完后不能在考场逗留,工作人员还亲自把我送离考场。”一名参加了竞争上岗面试的机关干部回忆说。

  整个考试过程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周密、考生配合,工作进展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任何差错。

  春华秋实硕果丰

  这边厢,按照笔试、面试各占50%的比例,参加公开选拔考生的综合成绩被计算出来。之后,又按照3:1的比例,共有24人进入了组织考察;那边厢,按照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分别占30%、40%、30%的比例,参加竞争上岗人员的综合成绩也被计算出来,并按照2:1的比例,有30人进入了组织考察。

  考察工作分4个小组同时进行,从6月15日开始至7月12日结束,跨越13个省区市,历时近1个月,谈话800余人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的任职人选被最终确定。

  尘埃落定。公选办的工作人员,似乎依然沉浸在过去几个月的劳顿和欣慰之中:朱远华、倪玲、李莹、刘景霞等老同志跟年轻人一样连轴转;叶晖、梁雪冰、朱炎洁、郭晓茹、齐雪飞、汤继伦等年轻人毫无怨言地主动加班加点……

  高质量的忘我工作保证了此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的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一些省社主任认为,总社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做法给地方供销社树立了榜样;不少供销社系统的干部职工也说,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取代论资排辈,让自己看到了希望,有了学习进取的动力。 

  潮平岸阔千帆竞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9月6日,北京。刘崇高、徐明峰等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产生的干部,正坐在总社机关局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的教室里,准备接受为期5天的培训。

  培训班班长、总社科技教育部副部长沈青是此次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产生的4位副局级女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参加这次竞争上岗,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机遇,也是责任。”  

  据了解,总社这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8位副局级干部中,有4位是女性;16位正处级干部中,有6位是女性,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50.0%和37.5%,并且绝大部分女干部都被放到了重要岗位上任职。 不仅如此,此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产生的副局级干部,平均年龄只有43.38岁,处级干部平均年龄更是只有37.86岁,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通过这个机会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了“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的精神,增强了总社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同志们,我们要始终做到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干一件成一件,件件有成效;要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甘落后,争创一流;要做到廉洁自律,全面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要有团结共事的本领,把团结、合作共事作为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境界去追求,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让我们以此共勉!”培训班的开班式上,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王君语重心长,却又掷地有声。

  潮平两岸阔,风正千帆竞。中国供销合作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前景广阔。

总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副局级正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圆满结束

得到系统上下一致肯定 24位新任领导干部正式上岗

  为了进一步深化总社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优化的机关干部队伍,为全面落实总社四届三次理事会确定的战略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总社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公开选拔和在总社机关内部竞争上岗选拔补充一批副局级、正处级领导干部。此项工作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经过前期准备、发布方案、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提出任职人选、任前公示与报备、谈话及任职培训等几个阶段,全部工作已圆满完成,24位新任领导干部(包括8名副局级领导干部、16名正处级领导干部)正式上岗,总社党组认为整个工作严密有序,参与工作的同志严肃认真,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指导思想,成效明显,得到了系统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是总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基本情况

  整个工作共分7个环节进行:

  一、制定方案。根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供销社系统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听取意见并征得中组部、国家人事部同意后,制定了《关于面向供销社系统公开选拔副局级、正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在总社机关竞争上岗选拔副局级、正处级领导干部的实施方案》,为整体工作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动员、报名和资格审查。方案公布后,全国各地供销社、总社机关和直属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动员,广大干部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共有23个省区市、13个直属单位、机关15个部门共165人积极报名, 99人通过公开选拔资格审查,50人通过竞争上岗资格审查。

  三、笔试和面试。按照中央有关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的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的要求,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组织了严格规范的笔试和面试。参加笔试的人员范围是通过资格审查的全部人员;参加面试的人员范围是依笔试成绩排序,按参加面试人数与选拔职位的规定比例确定的,公开选拔副局级5:1,公开选拔正处级4:1,竞争上岗副局级3:1,竞争上岗正处级2:1。 考试工作包括出题阅卷均委托中组部考试与测评中心负责,确保了考试质量。   

  四、组织考察。公开选拔根据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取各职位综合成绩前3名的考生进入组织考察;竞争上岗根据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成绩分别占30%、40%、30%计算出每位考生的综合成绩,按照综合成绩排序,以全部选拔职位数的2倍人数进入组织考察。共计54人进入了组织考察,其中公开选拔24人、竞争上岗30人。考察工作分4个小组同时进行,分别由总社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佟宝君,人事部部长汤益诚,监察局局长陈日升,机关党委副书记朱远华担任组长。考察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4个考察组个别谈话多达800余人次。

  五、确定任职人选。通过综合比较,按照人岗匹配、优中选优的原则,7月26日,经总社党组会议研究,人选最终确定。此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共选拔副局级人选8人(总社机关4人、地方供销社4人)、正处级人选16人(总社机关13人、地方供销社3人),其中男15人、女9人;副局级平均年龄43.38岁,正处级平均年龄37.83岁;24人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5人、在职研究生1人、全日制本科生17人。

  六、公示和报备。任职人选确定后,按照有关规定,对公开选拔产生的4名副局级干部和3名正处级干部,通过“中国供销合作网”面向系统进行了公示;对竞争上岗产生的4名副局级干部和13名正处级干部,在总社机关和直属单位范围内进行了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将机关拟任职的7名副局级领导干部的任职情况向中组部进行了报备。

  七、谈话和任职培训。9月初,新任职同志正式到位。总社党组书记王君同志与24位新任职干部进行了严肃的任前谈话,党组纪检组长佟宝君同志进行了廉政谈话。9月6日至12日,举办了任职培训,从领导干部所必需的政治业务素质出发,结合实际需要安排了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总社当前中心工作、领导干部能力的提高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的课程。至此,历时5个月的总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副局级正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圆满结束。

  主要特点

  此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着眼全局,立足改革。当前,供销社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供销社搞好为农服务、办成真正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然而,队伍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成为制约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总社党组果断决策面向系统公开选拔局处级领导干部,同时大量领导岗位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人选,是党组着眼全局和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站位高、立意新,对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大力度、扩大影响。2001年总社开展了机关4个副局级领导职位的竞争上岗,还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中华合作时报社总编辑;2003年又开展了机关4个正局级领导职位的竞争上岗,此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规模、深度、力度和影响力等方面都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一次拿出机关7个、直属单位1个副局级领导职位和机关22个正处级领导职位,分别占机关副局级领导职数和正处级领导职数的35%和38.6%,充分体现了党组加大力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三、严密规范,保证公平。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这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遵循的首要原则,为此,整个组织过程严谨周密,完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关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两个法规性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同时在操作上精益求精。如在竞争上岗民主测评阶段,通过抽签方式随机产生代表参加测评打分,并且直到测评开始前1小时才通知中签人员,最大程度地杜绝了打招呼、托人情现象的发生。

  四、联系实际,创新方法。为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岗匹配,优中选优,在方案制定前总社广泛征求了意见,结合部门实际需要制定工作方案。考虑到拿出的岗位数量多、参与人数多的实际情况,竞争上岗报名和笔试阶段都不针对具体岗位,采取资格考试的形式,在资格考试基础上结合个人经历、能力和岗位需要等多种因素,统筹考虑确定各岗位具体人选;由于公开选拔的个别岗位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在笔试环节增加了专业考试内容;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的始终。

  五、实事求是,优中选优。在人选确定上,重视分数又不唯分数,既看成绩,更看实际表现、工作经历和能力、群众认可程度,尽管有的考试成绩排名第二,但仍被选中。对考察结果不理想的职位,宁可空缺,紧紧把握人岗匹配、优中选优的原则不动摇。

  收获与体会

  此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总社恢复成立以来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时间跨度长,工作程序复杂,涉及人员范围广,工作量大,收到的成效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是为事业发展选拔了人才、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在全系统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加强了系统上下的联系,促进了联合合作;四是更新了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改进。五是坚定了干部职工对供销合作事业的信心,激发了队伍的工作热情。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主要得益于党的正确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得益于总社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各级供销社的积极支持;得益于广大干部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得益于精心的组织和过细的工作。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为深化总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了个好头,但建立科学的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任重而道远,总社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提高干部素质的其他途径和办法,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兴社”的战略目标,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赋予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使命而继续努力。(总社人事部供稿)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