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未来几年中国不会成为玉米净进口国”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柯炳生近日表示,中国农业在耕地、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三方面的潜力已经没有多少可挖,而且想大幅提高单产也很难。这意味着中国农业至少面临三大发展瓶颈。

  玉米是身兼粮食与饲料两大功用的粮食品种,近几年来它又被大量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由于燃料乙醇需求旺盛,去年10月以来,玉米价格飞涨。今年受面积增加的刺激,玉米价格才回落。

  耕地方面,目前中国粮食产需缺口较大,按照当前的统计口径,需要额外拿出我们国家总作物面积的10%。耕地现在总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被转为非农业用田。水方面,全国农业缺水大约3千亿立方米。

  柯炳生认为,中国发展农业生产的唯一希望就是提高单产。改革开放以来的前20年,中国粮食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幅度,但是近几年却停滞起来,玉米虽略有增长,但是和1998年相近。

  另一方面,未来粮食需求会不断增加。因为首先人口总量不断增加,每年净增700多万亩,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城市消费量相当于农村消费的2倍还多一些;其次,人均收入增高会拉动饲料的增长,另外,工业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包括淀粉、燃烧酒精等。

  虽然中国玉米的产量难以大幅提高,但是柯炳生认为,中国在未来几年也不会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原因主要是国际市场的价格仍然较高,加之海运费大涨,导致现在进口玉米的到岸价,已经高出了中国国内的玉米价。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可能大量出口。柯炳生预测,中国玉米的价格很可能保持在较高的一个水平上。

  考虑到国内的情况,中国对玉米进口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根据WTO的协定,我国对玉米进口实行配额管理,配额的数量是720万吨,关税是1%,配额外的关税是5%。柯炳生预测,未来玉米最大进口量也就是720万吨,因为进口配额外的关税太高了。

  “如果将来中国国内真的玉米很短缺了,玉米进出口政策可能会放宽。”

  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接近50%。棉花对外依存度约35%。

  (商 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