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8月上旬、9月上旬先后两次对南北疆进行了考察,从总体看,今年新疆棉花呈现单产减、成本增和收益难保的走向。
单产减少5%—8%
新疆棉花生长指数5月为94、6月为102、7月为96、8月为97,5—8月平均为97,9月生长减弱,晚伏和早秋桃减少,预计单产减5%—8%。其中喀什地区减产最大,预计减两成;阿克苏和巴州地区预计减产3%—5%。据现场察看,一些植棉大户的同一条田去年单产380公斤/亩,今年只有250公斤/亩上下,减产达30%。北疆受前期(4—6月)低温等不利气候的影响,5—8月棉花生长指数为92,除晚熟以外,预计单产减少5%—8%。
单产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严重缺水,灌溉次数减少。地方沟灌一般3次,今年大部分只灌2次,二水后移,灌水不及时。滴灌棉田一般滴水10—12次,今年滴水8—10次,普遍少1—2水,有的植棉大户少浇一半。由于大面积滴灌用电超负荷,缺电普遍,灌溉需电无法保障,供水也不及时。二是今年为新疆的枯水年,天山来水量减少。早在6月喀什地区就已缺水,如棉花现蕾早,开花早。加上植棉面积的日益扩大,水资源在枯水年景的短缺更为剧烈。三是今年新疆灾害偏重。如南疆的大风日多,频率高,且时间后移,在8月巴州仍遭遇风害,8月20日前后,上部叶片被吹掉,导致蕾铃脱落增加,铃重也有所减轻。北疆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导致弱苗迟发面积大,实收密度也有所减少。9月6日,低温早临对迟发棉花的影响大,局部红叶早枯现象严重。四是病虫危害偏重。高温干旱容易诱发棉蚜和红蜘蛛的大发生,棉蚜防效好,而红蜘蛛危害导致红叶呈“点片”早枯;苗病在北疆发生加重,“两萎病”在阿克苏局部发生偏重。
生产成本上涨20—50元/亩
今年新疆农业生产资料和人工费用的单价继续上涨,总成本也呈继续上涨的态势。预计成本增20—50元/亩,增幅2.5%—3.8%。其中兵团、滴灌棉田和植棉大户增40—50元/亩上下。
生产资料单价继续上涨。地膜从2006年的13.1元/公斤上涨到2007年14.5元/公斤,单价涨10.7%;尿素从2006年的1.7元/公斤上涨到2007年的1.85元/公斤,涨8.8%;二铵从2006年的3元/公斤上涨到2007年的3.3元/公斤,涨10.0%;灌溉水费也大幅度上涨,从2006年200元/亩上涨到2007年的250元/亩,上涨33.3%;种子费30—50元/亩有增有减,治虫费也有增有减,增减绝对数不大,而化学调节剂因干旱而减少使用,成本减少。
人工费单价继续上涨。常规生产用工费从2006年的115元/亩上涨到2007年的135元/亩,净增20元/亩,涨17.4%。拾花费从2006年1元/公斤上涨到2007年的1.15元/公斤,涨15%,许多棉农认为将可能突破1.2元/公斤。去年籽棉产量380公斤/亩的棉田拾花费为380元/亩;今年籽棉产量250公斤/亩的棉田,拾花费288元/亩。
增加收益难度大
据测算,今年新疆棉花生产成本增2.5%—3.8%,监测单产减5%—8%,价格需提升10%—11%才不减收。2006年西北籽棉售价4.75元/公斤,若保持不减收,最低籽棉售价应为5.2元—5.3元/公斤。如果籽棉售价为5.6元/公斤,那么产值为1596元/亩,成本在1200元/亩以上,按照植棉相对合理收益500元/亩计算,收益将减106元/亩,减幅20%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