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凤凰“8·13” 意料中的塌桥事故

李翊

  “这座桥早晚要垮!”8月11日,湖南湘西自治州沱江镇金坪村村民胡长俊和同村的冉从剑一起在沱阳河中游泳时,胡长俊就指着即将完工的沱江大桥对冉从剑说。胡长俊是沱江大桥的石材供应商,在长达3年的建桥过程中呈现的诸如偷工减料、脚手架下沉、养护不当等种种问题让他心惊。

  天大的工程事故

  湘西自治州凤凰县交通局原高级工程师、今年80岁的田云跃是最早赶到现场的桥梁专家。这个有40多年路桥生涯、从普通施工员做起、靠自学成材的土家族高工尤其擅长建造石拱桥。8月13日下午,得知沱江大桥垮塌的消息后,很少麻烦老单位的田云跃破例让儿子找交通局要了辆车,在晚上19点赶到事发现场。在仔细勘察后,田云跃只对儿子说了一句:“天大的工程事故啊!”

  北京来的专家事故调查组曾特意请田云跃察看现场,并征询他的意见。田云跃认为,单从表面看,大桥设计不当,但主要还是施工质量差,“因为施工质量好的话是可以弥补设计上不足的”。

  因为运送石料多次出入工地的胡长俊就曾说过,“在拆除模板时候,发现拱桥上有好多窟窿,大的可以钻进一个脑袋,一只手伸进去深到肘部。工头就叫用沙子填进去,然后弄点水泥浆糊在表面了事”。

  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在石拱桥的设计上,田云跃有一个理念:“山区修石拱桥宜单跨不多跨,能大跨不小跨。这与平原地区是相反的。”但田云跃认为这并不是沱江大桥垮塌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修石拱桥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沱江大桥都不具备。

  “从天时角度考虑,大桥前后修了3年多。7、8月份赶工正是时候,大桥需要靠水保养,一晒干,水泥都变成粉粉了,所以我修拱桥一般都等到10月以后。从地利看,修石拱桥讲究因地制宜,而这个地方并不适宜采用多跨设计方案。人和因素,石拱桥工艺复杂,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施工队,施工人员要会打石头,会搭架子,每个环节都要有师傅把好质量关。关键是拱要密实,这和施工队有无修桥经历有很大关系。但是凤凰所有修石桥的专业施工队都没参加大桥的修造,现在出事的施工队员大多没有修石桥的经验。”

  拆架时没有观测仪器

  还有一点田云跃不能理解的是,拆架时,如果有观测仪器,就算塌桥也不会死这么多人。“要塌都有先兆,或者响声或者偏移和沉降。我们1990年修第一大石桥时,桥上有4台观测仪,桥下一组百分表,大桥沉降偏移1毫米,百分表能转100圈。仪器自始至终有人看,每半点钟向施工总指挥报告一次,有变化随时报告。出现问题,桥两头的广播马上发出撤退命令。即使在乌巢河大桥通车半年后,这样的监测还在进行中。”田云跃同样不能认同的是,赶工期的理由竟是为了向自治州成立50周年献礼,他指着自己的满头白发对记者说:“从我修第一座桥开始,头发就开始变白,因为我知道塌桥死人是最惨的事。桥垮了还能再修,人死了却不能复活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