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华古货币文化奇葩
——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仿制货贝(三)

陶贝
青铜贝
骨贝

  三、 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仿制货贝

  仿制贝,不是天然生的海贝,而是用石料、骨料、金属等材质仿照天然海贝的形状人工制造的贝。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的海贝和仿制贝,称为仿制货贝或货贝。从全国各地出土的仿制贝来看,形状不同,材质各异。本文所述赤峰市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发现的仿制货贝,做工古朴精湛,形态逼真神似,材质繁多,独具特色,多是赤峰市松山区阴河、英金河沿岸和敖汉旗大甸子乡等农民在植树造林、农田基本建设以及耕翻农田中拾得。

  我们梳理的天然贝,与全国具有共性,不赘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仿制贝按材质分有蚌壳、玉、石、骨、陶、铜六种。每个材质的贝又有形状,纹饰等区分。我们还收集到制造仿制贝的工具,是用硬度较高的玛瑙和水晶制成的针状石镞和齿状石镞,用来加工仿制货贝的齿纹和钻孔。以下依次介绍一下仿制货贝。

  1、蚌贝:材质蚌壳。型制2种,面仿海贝,背光素,一种有孔,一种无孔。有孔贝仅发现l枚,贝长2.3,宽1.9,厚0.85厘米,重4.1克,粉化较严重,不便做拓。无孔蚌贝又分横向齿纹,单方向斜齿纹和对称性斜齿纹3种,此类贝每枚重约2.4克左右。

  2、玉贝:材质白玉,俗称蛋白玉。(1)面仿海贝,齿纹17对,背也仿海贝,但只加工出一个长1.6厘米,宽1.厘米1,深0.6厘米的长方形穴坑。在千余枚海贝中只发现此1枚玉贝,颜色为鸡骨白。(2)为无齿纹,背光素,大贝为2.6厘米、宽1.5厘米、厚0.3厘米,重约2克,中部有一宽0.2厘米的划槽来代表齿纹;小贝长1.6、宽l .2厘米、厚0.2厘米,重约1克,形状与大型贝相同。令人深思的是:大贝和小贝工艺相同,是不是出现了仿制贝的大小折值换算,待考。(3)为有孔贝,其相同点:都有宽0.2厘米,深0.2厘米的贝槽,均有直径约0.3厘米透孔2个,透孔均穿透贝槽,部位在中部和距顶部0.2-0.4厘米处打孔;不同点:背有四穴、二穴和单穴之分、又有直穴、斜穴的区别。

  3、石贝:一种为灰质岩石贝,一种为页岩石贝。共同点:都是仿海贝,背光素。不同点:(1)石贝形状大小不同;(2)石贝齿纹加工方向不同,有横向对齿,斜向对齿和单方向斜齿之分。

  以上三种材质货贝大多做工古朴精美神似,个别略显粗糙。由于玉质货贝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以玉制贝提供了实物资料。

  4、骨贝:一种仿海贝的象骨贝;一种椭圆形鹿骨贝。象骨贝型制大小均有。最大者长3.6厘米、宽2.1厘米、厚0.6厘米,重5克。小者长2.9厘米、宽1.4厘米、厚0.4厘米,重3.5克。此类骨贝品相极佳,呈奶黄色,仿海贝,中部有齿槽和齿纹。齿纹的数量不一,最多10对,最少4对。齿纹方向也不尽相同,有横向对齿和斜向对齿之分,还有单向左右斜形齿之分。背光素、直径0.2厘米二个的透孔穿过齿槽,比较规整的施于贝的中部和贝的顶部。

  椭圆形鹿骨贝2种:(l)长2.6厘米、宽1.6、厚l .l厘米,重.28克。中心孔为长l.2厘米、宽0.5厘米的椭圆形透孔。表面有一个文字符号出现,呈“○”状,属于刻划。所集的各种材质的仿制贝中,唯见大型椭圆形骨贝上出现有刻划的文字符号,颇具考古价值,引人深思。(2)长1.3、宽1.0、厚0.8厘米、重0.9克。中心孔为长1.2宽,0.5厘米的椭圆形透孔。

  5、陶贝:材质白陶、贝长2.4厘米,宽1.5厘米,厚0.3厘米,重约2克,齿纹数量和方向不一,此类贝有大型与小型的区别。

  6、青铜贝:仅集得一枚,长1.5厘米、宽1.0厘米、厚0.6厘米,壁厚0.2厘米,重1.7克,与山西省保德出土的铜贝相仿。

  7、铅质仿制贝只发现一枚,灰白色,表面锈蚀无光泽。用外范与内范合铸而成,(《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P191编号M5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据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赵匡华同志的《金属贝币与金属包套的检测报告》(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附录三P334),(北京大学物理系扫描电镜实验室对它们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检测)公布的检测结果,肯定它们都是金属铅的铸件,含铅量为85-90%,其它成分主要为金属锡,这可能是由于原铅矿石中含有共生的锡矿元素所至。

  《报告》指出:这两份铅制品的出土在我国冶金史的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它证明我国在距今3600-4000年前已成功地炼制了金属铅,而以往所出土的铅制品最早出现于商代或西周时代的遗址中,现在则证明我国在中原夏代时期已开始冶炼铅。

  赵先生在文中特别强调:“金属贝显然是贝货币。它的出现对研究中国货币史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根据以往出土的货币,货币史及经济史界都认为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为西周或殷代流行过的铜质贝货币。西汉桓宽《盐铁论·错币》又有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为币,谓夏代有‘玄贝’,即以黑铅所制的贝币,但始终未发现。这次铅贝的出土,证明这句话是可信的。因此,这一考古成果把我国金属贝币的诞生提前了约5个世纪。”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处社会发展形态,已进入城郭奴隶制国家阶段,可与同时期中原夏王朝相媲美,它的商品货币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亦不亚于同期中原的发展水平。因此作为这一时期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仿制货贝,在中国货币史中当有一席之地。当然,我们的研究和认识还是比较粗浅的,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我们相信随着更多考古发掘资料和实物的面世,以及更多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将会使夏家店下层文化仿制货贝这一奇花更加光彩夺目。(董秉义 东胡/文 陈佩君/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