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21日,第三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在北京大观园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主要农资生产、流通企业的精英们汇聚一堂,围绕“内外资的融合与发展”展开思想碰撞,又一次在农资行业掀起顶级“头脑风暴”。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顾国新,IFA名誉主席、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四海、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占海、中华合作时报社总编辑杨建平等,与来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的官员、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市场学会、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出席了论坛开幕式。本次论坛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中华合作时报社和中国农资杂志社共同举办。
主题:紧扣兴奋点
作为我国农资行业领军人物的最高级论坛,选择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尤为关键。“这次论坛的题目‘内外资的融合与发展’,非常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内外资融合这样的题目更加急迫,我们入世的过渡期刚刚结束,内资企业激烈的竞争,外资的压力,在多年了解我们国内化肥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大举的进入,给我们形成了非常大的现实压力。我认为内外资的融合与发展作为我们这一届圆桌论坛的主题非常有现实意义。”这是顾国新在开幕式上致辞时对本次论坛主题的评价。
武四海也对本次论坛的主题给予赞赏。他认为,近年来,我国在机电、电子等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内外资融合。农资行业怎么办?这是本次论坛的现实性和前瞻性。“国家为了控制供求总量,保证农业的发展需要,已经出台一些政策,限制一些出口。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化肥行业整体来说还是落后的,还是分散的,集中度非常低,尤其是复合肥。我们需要从生产大国走向强国,怎么走向强国?我认为首先要整合,整合就是资本的整合。资本整合主要就是内资、外资的整合。”
开幕式结束之后,从当天下午至22日下午,与会代表就“内外资的融合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特别是IFA生产与国际贸易委员会执行秘书米歇尔、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吴君扬博士演讲结束后,浩伦农科集团总裁吴少宁、烟台众德集团总经理王其选等嘉宾争相提问,将讨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外资:谨慎乐观
外资如何看待我国农资行业呢?米歇尔——这位IFA生产与国际贸易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年奔波在世界各地,他对中国农资市场的看法颇具代表性。他在论坛上直言不讳地说:“过去几年,外资对中国的投资受到一些政策上的限制,过去的政策保护国内的企业使外资投入,起码不能够占据主要的股份。入世以后渐渐对这个限制放开,不论对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贸易企业,都可以投入。过去外资是完全以外资形式过来进行投入,一般采取跟国内的一些公司进行合作的方式,尽管化肥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但中国化肥市场确实是非常复杂的。国外企业应该看到很好的机会,发挥他们的管理经验和一些特长。对外资来说,中国是一个特殊肥料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使外资也看到了可怕的一面。外资对配送也非常感兴趣,应该利用他们过去的经验,建立快速、低价的配送系统。”
虽然外资对我国农资市场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当前内外资合作的成功范例也许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15年前,阿康公司就已经向中国市场迈出了第一步,向中国农民推销了我们的产品。我们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了很多优质的合作伙伴,像中化、中农,我们的公司的产品很快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为了更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在中国注册了我们自己的商标——阿康,现在我们的商标已经在全国驰名。如今阿康公司在中国已经非常成功,现在每年销往中国的复合肥已经占俄罗斯总产量的50%。在2001年底,经过商务部批准之后,我们成立了红日阿康集团。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公司的销售额翻了两倍,并且扩大了主要产品的产量,每年增加了20万吨的复合肥产量,建了13万吨的钾肥项目,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做了准备。中国的市场价格剧烈变化,竞争激烈,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这也正好说明了为什么中国的市场这么有诱惑力。”俄罗斯阿康公司董事局秘书斯特思如是说。
内资:不乏先行者
当外资的目光投向国内农资市场时,国内的农资企业并没有无动于衷。亚洲最大的控释肥生产企业——金正大集团的做法值得一提。
今年1月份,金正大集团签署了一个协议,从国外一家投资机构引进了2000万美元外资。总结合资的过程,金正大集团投资总监陈宏坤毫无保留地谈起体会。他说:“吸引外资更重要的是寻找你自己具有投资价值的亮点。外资非常关注项目的收益和盈利的模式,他非常看重这个团队素质怎么样。现在不是缺资金,现在资金非常多,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实际上真正缺的是比较好的项目。企业领导人还应明白,引进资金是为了改善财务结构,优化治理结构、提升形象、引进人才等等。”陈宏坤介绍,金正大只选了金融投资者,也叫财务投资者。同时,他认为应该坚持共赢的理念,不管是新股东老股东,大家一块儿做事情,不是谁吃谁的问题。据了解,金正大成功引资的案例被山东省评为引进外资的优秀案例。
内外资:融通有方
在论坛上,金正大集团成功的融资案例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但大家对农资企业如何利用境外资金仍心存疑问。浩伦农科集团总裁吴少宁的精彩演讲让大家有“拨云见日”之感。吴少宁认为,中国企业应该优先利用香港资本市场。香港交易所有两个市场,一个是主板,一个是创业板。主板的目标客户是有一定盈利记录的企业;创业板是1999年11月份成立,目标为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提供一个股票、基金的交易平台。在香港上市有三种,一种H股,一种红筹股,一种是买壳上市。红筹股和H股上市之路困难重重,吴少宁给大家指出另一条通途——买壳上市。吴少宁说:“2004年修订了上市规则,按照新的规则,未来在香港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的注资行为,只要为注入业务的资产值达到买壳公司100%的话,按照新上市来处理。所以借壳上市,是大量企业的选择,有时候可能一分钱都不花,也可以获得上市的成功。”
论坛举行期间,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吴君扬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程国强、中农集团副总裁郭雁民、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赵献兵等领导、专家都围绕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与会代表与嘉宾频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精英们“头脑风暴”的“含金量”确非寻常。举办方已决定将论坛内容整理完毕后在网站上公布,以便与会代表进一步享用。
9月22日中午,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占海致闭幕词,并宣布第三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