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农村信用联社位于北岳恒山脚下,县域经济发展落后,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截至2006年末,不良贷款余额按四级分类9155万元,按五级分类25398万元。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 贷款档案质量低,清收工作难度大。针对这种状况,理事长张旭升和主任李海英等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以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为突破口,切实抓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不但提高了信贷档案管理水平,缓解了不良贷款清收难的压力,而且达到了保全资产的目的,增强了风险控制意识,打了一个漂亮的不良贷款清收仗。截至2007年6月末,共规范信贷档案5415笔7814万元,以规范促进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四级不良贷款142笔299万元,下降五级分类不良贷款2664万元。
健全贷款清收和管理机制
他们把规范信贷档案作为贷款清收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健全完善四项工作机制,促进了贷款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实行分级清收管理机制,重点客户不良贷款由联社领导亲自负责清收,直接与企业进行沟通,降低贷款风险系数;小额不良贷款任务分解到人,发动全员清收。通过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摸清每笔贷款所缺档案种类,从合同要素是否齐全、资料所缺种类等方面重新逐笔核实,准确掌握现在缺什么、需要补什么的实际情况,摸清家底,分清重点,明确管理目标,做好规范信贷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二是实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复核制。对每一笔贷款档案采取至少两人审核的方式,其他人员负责初审,信用社主任对规范的档案进行最后签字审核,确保规范质量。
三是实行档案管理颜色区分制。对贷款形态以档案管理封皮颜色加以区分,设计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代表双呆、逾期和正常贷款。
四是实行档案管理统一标准制。依照《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基本管理制度》等六个新的信贷管理制度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他们制定了贷款档案管理范本,统一了档案的详细标准,将档案分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档案、信用贷款档案、保证贷款档案、抵质押贷款档案、法人客户贷款档案等五类档案,作为规范信贷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统一施行。
建立不良贷款清收分析机制
为提高信贷档案的利用效率,该社在规范信贷档案过程中,建立了不良贷款清收分析机制。定期由专门人员认真分析不良贷款状况,确定最贴切的清收办法,使不良贷款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监测管理过程之中。信贷员按期都会对不良贷款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借款人的近期财务状况、还贷能力,从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清收措施。目前区别对待、分类清收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对数额较小、有能力偿还但还款意愿淡薄的贷户的不良贷款,实行“好事多磨式”的清收。即采取讲效果、摆措施、持续跟进、坚持不懈的办法清收,部分贷户在信用社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上门索贷后,不愿意再重新办理贷款手续,用现金清偿了债务。今年以来通过这种形式共清收不良贷款236笔,达32万元。西坊城乡张某年近六十岁,在信用社贷款600元,逾期九年未还,是远近闻名的“钉子户”。近年他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但赖账思想严重。通过信用社工作人员几次上门“死缠硬磨”说服教育,贷户思想上产生了转变,最后以现金偿还了贷款本息。
二是对整个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实行“父债子还式”清收。对部分年迈多病、但儿女经济状况较好的贷户,信用社人员充分与贷户及其儿女三方沟通,动员其“父债子还”。青磁窑乡75岁的贷款户张某已经丧失劳动能力,1983年贷款150元,虽承认贷款但无力归还。在这次规范信贷档案工作中,信用社人员四次上门劝说,最终说服其儿子代还了贷款本息402元。该社将这起案例作为典型的现代儿女尽孝典范事例进行重点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强化不良贷款清收组织机制
由于农村信用社规范经营过程复杂而漫长、贷款档案管理质量参差不齐,该社在规范信贷档案管理过程中,强化了不良贷款组织机制。一是将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健全了领导分工包办制度,县联社理事长和联社主任积极进行外部协调和内部管理工作。对于成因复杂、难以落实、额度较大的不良贷款,采取“专事专办、一贷一策”的方法,通过信用社的认真排查,详尽掌握各种情况后,由联社领导班子出面协调清收。联社与各信用社主任签订了清收不良贷款责任状,将清收效果作为各信用社主任的主要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对清收工作不力、不能按期完成清收任务的社主任给予处罚。二是摆正位置,明确工作任务。现实环境与工作经验让该社把清收的工作重点与规范信贷档案管理结合在一起,放在注重充分挖掘内部清收潜力上,实现清收工作“本土化”,坚持“先大后小、先急后缓、抓大不放小”的清收原则,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信用社专门成立了不良贷款“双降”领导小组,把任务分解到人,实行工效挂钩,为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落实不良贷款清收考核机制
该社通过规范信贷档案管理,摸清了家底,建立了合理的不良贷款清收考核机制,实行清收效果与清收人员利益挂钩,按季分配清收任务,依率考核奖惩。为抓好小额贷款清收工作,制定了《千元以下小额不良贷款清收实施细则》,明确了奖励办法,按清收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费用,多清多得,少清少得,不清受罚。通过实施奖惩办法和明确清收任务,增强了广大员工的责任感、紧迫感,充分调动了员工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员工们通过规范信贷档案管理,提高内控水平,不仅有效保全了信用社资产,而且在推动不良贷款清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综观该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不难发现:一是规范信贷档案管理是推进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前提,规范信贷档案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促进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挖掘潜在信贷风险的过程,有利于制定针对性很强的清收措施。二是健全规范信贷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和有关制度,挖掘贷款潜在风险,是促进不良贷款清收的重要保障。三是落实不良贷款考核制度,重考核制度制定,更重考核结果兑现,是促进不良贷款清收的有力保证。四是规范信贷档案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水平、防止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