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凌晨3点,从大连开往烟台的“渤海金珠”轮缓缓靠上烟台港环海路客运码头。这时,巡舱员王松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从2001年山东渤海轮渡有限公司在公司所属客滚船上设立专职巡舱员岗位以来,王松林已经在船上干了将近7年的巡舱员了。7年来,为了确保船舶安全,王松林每天要在船上巡舱32次,日行程近60公里,在2000多个平凡的日夜里,他已经在巡舱的过程中“走”过了10万公里的路程。
52岁的王松林走过的路程,正是山东渤海轮渡有限公司安全管理的一个缩影。公司总经理于新建说:“渤海轮渡公司成立至今,在烟台-大连‘黄金水道’上安全行驶2000多天无事故,得益于全公司600多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安全 装在每个员工心中
渤海湾客滚运输,是我国“四区一线”、“四危一客”之首,地理和水文气象条件复杂,有着特殊的规律。渤海轮渡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一直把安全当作企业的生命。去年12月,一名水手在装满车辆的车辆舱内吸烟,被渤海轮渡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小题大做。 “绝不是小题大做。”于新建告诉记者,“企业三令五申禁止在非吸烟区吸烟。作为一名水手明知故犯,说明他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这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客滚运输历来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时刻把隐患当作事故来抓,将一支烟头当作一场火灾来看待。”
国际海事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海上事故85%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渤海轮渡人心中,抓安全重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关键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为此,该公司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报纸、幻灯片、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职工进行宣传,扎实开展“安全活动日”、“安全警示月”等活动,定期组织消防救生等实战演练,使每一名职工真正做到安全永记心中,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为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渤海轮渡公司大力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渤海金珠”轮船长常学友告诉记者:“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共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手册700多个,各项规章制度涵盖了管理全过程。” 公司董事会与总经理,总经理与经营层其他成员,公司与部门、船舶,部门、船舶与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体系。每年11月20日至次年2月20日冬季特殊时期,公司全面进入戒备状态,形成常抓不懈、高度戒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坚持每月对船舶进行两次联合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形成层层抓管理、级级抓落实的安全管理网络。
安全 关键在于把好关节点
保证船舶始终处于良好适航状态是畅通运输的前提。公司建立了一系列船舶设备管理制度,指导船员加强对船舶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管理、维修,确保船舶不带病航行、不因船舶设备问题而影响正常的航班。 他们加强船舶安全生产关键环节控制,把好入口、气象、配载、绑扎、航前检查、航行和锚泊避风、陆地保障和设备保障等“十二关”,在安全航行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他们还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实施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船舶安全性能。
安全 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安全是你我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渤海轮渡公司的领导班子,时刻把这一理念铭记心中,并当作企业发展的灵魂来诠释。
为提高船舶安全性能,保障航行安全,打造渤海海峡上的安全生命线,渤海轮渡公司加快了老旧船舶的淘汰速度。2002年,他们提前淘汰了船舶技术状况差的“鲁渤渡6”轮、“鲁渤渡7”轮、“华鲁”轮、“齐鲁”轮等4艘船舶;2006年,又提前三年下线了“中鲁”轮、“顺鲁”轮、“兴鲁”轮、“大华”轮等4艘船舶。4年时间提前下线了8艘船舶。这种胆略和气魄是十分罕见的。
于新建总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投资了19亿元建造6艘大型豪华客滚船,其中“渤海金珠”轮、“渤海银珠”轮已正式投入营运;“渤海珍珠”轮、“渤海玉珠”轮、“渤海宝珠”轮、“渤海翡珠”轮的建造合同已经签订,正在建造中。到2010年,渤海轮渡公司将有7艘“珠”字号、2艘“华”字号大型客滚船舶运行渤海湾,届时渤海湾客滚运输的安全系数将大大提升,黄金水道的“海上高速路”初步建成。
(董兴 丁广冉 王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