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0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愚公”家乡石榴红

赵兴华

  河南省济源市朱庄石榴协会成立于2000年3月,由朱庄村果农自发联合组建,拥有会员120人,经过五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走出了发展旱地特色果品——成立石榴协会——组建石榴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愚公家乡”商标——建立朱庄石榴网站——发展生态、安全、无公害石榴——筹建石榴贮藏加工项目的螺旋式上升之路。石榴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0亩,迅速带动周边村发展到5000亩。石榴协会的成功运作,提高了会员的收入,2006年,入会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同年3月,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场会在济源市召开,朱庄石榴协会在河南出名了。

  十年九旱沙石岭

  脱贫梦寄红石榴

  朱庄村位于王屋深山区,传说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和世纪工程黄河小浪底就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全村605口人,居住在3.5公里长的沙石岭上,耕种着888亩贫瘠的土地,十年九旱,是典型的“望天收”旱作农业区,属省级贫困村,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80元。

  1992年,济源市农业局将朱庄作为山区旱地农业开发示范点,考虑到果品市场中苹果、梨等供应相对过剩,而石榴作为小杂果供应量少、贮运性好,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高出苹果的几倍,销售市场非常广阔的情况,在征求群众同意后,1993年扶持发展200亩石榴。得益于王屋山区特有的气候和环境条件,1996年开始结果,结出的石榴色泽鲜艳,果形美观,口感独特,倍受消费者青睐,当时价格卖到每公斤14元。摸着口袋里鼓鼓的钱袋,此时朱庄的果农舒心地笑了,红石榴带来的喜悦不言而喻。

  1997年,又是朱庄石榴丰收年,可丰收却没能给朱庄人带来更多的实惠。因为市场价格变化了,石榴每公斤从上年的14元一下子跌到3元,以分散销售为主的果农总想着去年的好价钱,不知道市场行情,结果贻误了最佳销售时期。再加上,果农缺乏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疏于管理,石榴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石榴品质降低,销售不畅。种植石榴不仅没有增加收入,还影响了粮食产量,效益下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部分果农一气之下,甚至砍掉石榴树,改种小麦、玉米。到2000年,石榴树减少到150亩,这意味着农民无奈地毁掉了增收的主渠道。石榴果农首次开始彷徨:下步棋如何走?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0年,外出做生意的卢多省回到村中,并再次当选为村支部书记。看到原来发展前景看好的石榴产业现在这种状况后,十分痛心,深感可惜,他决心将石榴产业重新抓起来。在他的带领下,新的村支两委动员最早引种石榴的80户果农,成立“朱庄石榴协会”,民主选出了理事会和会长。明确了协会以“自我联合、自我发展、利益同享、风险共担”为核心,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取会员年均纯收入的1%作为协会滚动发展基金。协会定期组织会员相互交流石榴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知识,并实行“五统一”: 统一修剪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组织销售,统一利益分配,统一品牌宣传。此外,协会同入会的120户会员全部签订了石榴购销管理合同。由于协会本着保障会员利益,增加会员收入的宗旨,给广大会员吃了“定心丸”,因而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种管积极性。

  2000年,石榴协会借助因特网获悉当年石榴市场价格等信息,使4万公斤石榴俏销上海市场,实现销售额30万元。全村150亩石榴亩均效益4000元,其中,会员范小龙的2亩石榴收入高达12000元。再次见到了实效的果农,坚定了办好协会的决心。这年冬天,朱庄村新发展石榴基地500亩,使全村石榴面积达到65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73%。

  2001年春,石榴协会争取到了河南省农业厅的节水灌溉项目,新修建了200个旱地集雨水窖,实施集雨节水微灌工程技术,使全村石榴园具备了抗旱灌溉能力。2002年,开通了朱庄石榴网站,尝试网上销售。5月份,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展生态农业,规划建设200座沼气池,在王屋山区率先建成“畜—沼—果”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并于11月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为朱庄石榴打入大中城市开通了绿色通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然而成功的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石榴产量的骤增,而协会的管理经验不足,2001年,引发了一系列销售、组织和管理等问题,导致当年经营亏损近3万元,无法兑付一些会员的石榴款,协会为此背上沉重的负担。

  受2001年经营失败的影响,2002年,发生了擅自赊销会员约3万公斤石榴的事件,不仅未给会员兑付货款,还赔进1万余元运费。协会未按合同供足河北客商石榴,赔偿违约金1000元,协会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石榴产业再现危机。

  2003年,协会召集理事会成员通过深刻反省,大家一致认为,一是协会自身组织松散,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资金困难,仅靠会员每年每亩交纳20元的会费远远不够;三是对会员交售的石榴不能事先确定价格,不付给现金是不行的;四是对管理人员无偿使用,仅靠积极性和热情也是不行的;五是协会在市民政局登记为协会组织,因此,不能办理金融贷款业务,也不能代表一级组织对外签署经济合同,严重制约业务的扩展。

  在这种背景下,协会决定组建朱庄石榴开发有限公司,协会对会员的服务宗旨不变,公司实行股份制,对协会负责。2003年4月,由协会会员兑股,20名种植大户牵头,济源市朱庄石榴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共筹集资金50万元。公司设立了营销部、财务部和技术服务部,对内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对外代表会员签订购销合同。

  愚公家乡在济源

  朱庄石榴醉人甜

  2006年, 1000亩挂果期石榴,不到一个月时间,已被预订、销售一空,出现了空前火爆情景,协会全年销售收入200万元。10月石榴协会组团参加了中国第四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并获“畅销产品奖”,协会参销的千余公斤石榴,不到三天就被抢购一空,出现供不应求之势。参会者围绕着石榴产品问长问短:石榴面积有多大?能否加工石榴汁?组织出口创汇,能提供多少产品?通过展销宣传,提高了“愚公家乡”石榴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大面积种植石榴开辟了销路,且增强了协会开发石榴汁加工这一极具市场优势和开发潜力项目的信心。

  在展销期间,河南省有关部门领导对济源市朱庄石榴协会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计划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对石榴深加工项目给予支持,解决基地2006年后石榴产量骤增的销售,尤其是大量的小型果、裂果、畸型果的销售问题,力促朱庄石榴协会做大做强,让“愚公家乡”石榴“红”遍全国,走向世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