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重庆市合川区:合作社里建起党支部

本报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目前,在重庆市合川区,不论是在养猪、养蚕,还是养鱼专业合作社,只要提起专业合作社的党支部,社员们都会赞不绝口地说:我们有现在这样好的效益,合作社党支部的作用不可低估。

  记者在沙鱼镇渝界蚕桑专业合作社采访时,社员颜棋虎说:“加入合作社以前,我养1张蚕每季只能产鲜茧20公斤。现在合作社里的党员带着我们干,给我们提供良种良桑,还请人给我们讲技术,我现在养1张蚕每季产鲜茧翻了一番,每年增收1600多块”。 看着一簇簇丰收的蚕茧,凡加入了蚕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都开心地笑了。沙鱼镇渝界蚕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只不过是合川区“把党支部建在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的一个缩影。

  2003年,区供销社在区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率先在双凤镇江北茉莉花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首个产业经济党支部。此后,合川区很快在种植、蚕桑、生猪等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党支部相继建立。初步形成了以农户为基础,以致富能手、产业大户为骨干,以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富民为目标的“支部+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村党建工作模式。至今,全区已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28个党支部、30个党小组。

  大石镇尖山PIC生猪专业合作社有社员85户,分布在大石、古楼、隆兴等镇。2004年9月,尖山PIC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在支部书记周湘林的带领下,现在合作社年出栏优质PIC生猪达2万头,远销广东、浙江、四川等地。

  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后,每位党员联系、帮扶10户合作社社员,社员遇到了困难,联系党员都会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解决难题。去年,合川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家住大石镇百丈村的合作社社员曹华明饲养的几百头PIC生猪面临无水的困境,周相林、唐礼义等干部、党员三次为曹华明协调抽水问题,曹华明最终度过难关,他对此感动不已,“危难时刻方显党员本色,党组织就是我的家!”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员在合作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也纷纷向党组织靠拢。2004年以来,已有3名社员向尖山PIC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2人被发展为正式党员,1名社员被吸收为预备党员。

  隆兴镇蚕桑专业合作社有社员780户,合作社理事会中有3名成员是隆兴镇的村支部书记。50多岁的老党员何顺伟几年前还是隆兴镇峨嵋村8社的困难户。2002年,隆兴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何顺伟免费提供桑苗近4000株并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在合作社的帮扶下,现在何顺伟每年养蚕16张,仅养蚕一项,他就可收入1万多元。何顺伟甩掉贫困帽子的同时,没有忘记乡亲。在他的带动下,峨嵋村8社村民每年养蚕100余张。

  沙鱼镇渝界蚕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立后,不仅带动了本地的农户加入合作社,还吸引了邻近的四川省武胜县的50户蚕农加入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共有278户社员。合作社党支部无偿给社员提供良种的桑树枝条,定期邀请技术人员对社员进行培训,讲解嫁接、施肥、消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现在,社员喂养的每张蚕可产40公斤鲜茧。由于引进的都是良种良桑,不仅鲜茧收购价格增加了,而且由党支部出面直接和厂家联系,省去了许多的中间环节,也为社员增收不少。

  沙鱼镇生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于去年,128户社员中不但包括本地社员,也吸引了邻近的四川省武胜县的养猪户。据介绍,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的鲜肉比社员自己销售,每吨可增加收入400余元。

  去年,合川区专业合作社成员实现增收1086万元,社员人平增收70余元,户平增收251元,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年人均纯收入高于一般农民群众10%。

  把农民带动、组织起来,及时指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产销对路的优势农产品来赢得市场;推行“支部+农村专业合作社”能进一步规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化程度和致富能力,扩大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改善党群关系,此举必将产生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并进一步推动合作经济的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