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7年10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做强马连道“竞合”十分重要


  颁奖仪式,是2007北京马连道茶文化节的重头戏。“2007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最佳合作伙伴”、“马连道十强品牌茶企业”、“马连道五大茶业经济人物”、商务部和国家认监委认证的马连道的三家“绿色市场”、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张一元茶叶总公司诸获奖者,踏着长长的红地毯走上了领奖台。

  自此,马连道出现了一批茶行业领军企业和带头人,他们将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带动大家共同促进马连道地区的茶企业品牌建设,提升马连道茶叶特色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为中国茶产业尽早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做大做强马连道,提升整体竞争力,需产销两地互动,更需马连道自身企业间横向联合。设想一下,如果各个茶城都是各自为政,A茶城与某产区有个关系怕B茶城知道,张三与李四虽然表面关系不错,但做起事情却不带对方“玩儿”,大家总是处在纯粹的自由竞争状态,那对马连道的整体发展意义就不大了,更无从谈国际化。我们主张“竞合”的观点,亦即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合作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马连道已经积累起了足够的经济能量,本次茶文化节实现了马连道地区茶产业的全面整合,使所有的茶城、茶商、茶人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改变了过去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马连道内部资源的高度协调,实现了马连道茶产业资源的全方位动员。

  如今,马连道已形成了完整的茶产业链,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聚集效应,吸引了金融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视线。国际茶城、茶宫、即将建成的茶府,以其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为马连道的发展提供了几种新模式,这些模式是整体提升马连道的可圈可点的模式,他们有一项共同的内容,就是依托茶文化来发展。而这一内容,无论大小企业,正是形成后劲的内容,它是真正藏富于民、加快马连道国际化步伐所需要的。本次文化节举办成功,为马连道的下一步发展找到了精准的方向,把人们的目光导向更深入的层次……(章文)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