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际品茗会驻华使节解读“五环茶”


  9月29日,26个国家的54位外交使节齐聚北京老舍茶馆,参加由北京老舍茶馆承办的国际品茗会。活动中,老舍茶馆的五环茶茶艺表演,唐代茶道、川剧变脸等中国传统节目深受外国使节和夫人们的喜爱,席间奉上的中国六大茶类代表茶使来宾一饱口福。活动前后,记者特别采访了几位参会嘉宾。

  “黄金级的聚会”

  品茗会正式开始前,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伊斯蒂奇瓦亚参观了老舍茶馆的三层大厅。在采访中,他表示,通过五环茶旗和五环茶艺这样鲜活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与即将召开的奥运会联系在一起,是很好的结合。“对于外国朋友来说,备受关注的奥运元素的加入,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容易被接受,同时,用茶叶的颜色与奥运五环相联系,也加深了这些复杂多样的中国茶在大家脑海里的记忆。因此,这次品茗会也就不仅仅是喝茶这样简单了。这次集会在带给喝茶者愉快的同时,以茶文化为渠道,使中国文化通过奥运会与世界文化更紧密地结合,使中国与世界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因此,我把这次品茗会称为黄金级的聚会,就是说,它是有价值的、宝贵的聚会,它不仅使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也使中国走向世界。

  “我们来到老舍茶馆,很放松地和中国朋友在一起,对我们而言,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这里向我们展示的是多样的中国文化。老舍茶馆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在华的五年中,我经常和好朋友来这里,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因为在这,我可以向他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这里有许多表演,节目单安排得非常合理,比如有传统的京剧、现代的魔术;简单的戏法、复杂的武术。据我了解,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各个国家驻华使馆的官员来到这里,使馆的官员是更替的,因此这里把中国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各个国家”。

  “品茗、健康、友谊、和谐”

  唐代茶道表演结束后,斯里兰卡驻华公使古娜蒂拉克赞叹不已,她指着品茗会的主题背板对记者说:“品茗、健康、友谊、和谐,这就是我对这次品茗会的理解,也是通过这次茶话会,我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首先,喝茶是有益健康的,斯里兰卡和中国都是盛产茶叶的国家,我知道中国云南的普洱茶,还有著名的绿茶和乌龙茶,以及随处可见的茉莉花茶,正如中国朋友也知道斯里兰卡的锡兰茶和伯爵茶一样。但是,当我来到这个茶馆,有了更多的认识。茶叶是斯里兰卡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也有茶馆和讲究的喝茶方法,尽管如此,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茶艺表演。斯里兰卡的妇女也会穿着传统服装来表演,但并不是这样的展示形式。此外,一个茶馆可以组织这么多的外交使节齐聚一堂,这是我在喝茶聊天的斯里兰卡茶馆中未曾见到过的。”

  “透过五环茶旗仿佛看到了六个茶乡”

  活动中,会场一角的五环茶旗吸引了阿根廷驻华公使玛利亚·伦东的注意,她仔细询问了拼制五环和茶旗背景的六种茶叶,以及六种茶的特点与生产省份。席间,她对福鼎市政府的领导说,“透过这五环茶旗,仿佛就看到了他们生长的地方,这六个茶乡一定很美,因为只有美丽的山水,才能养育出这些美味的茶叶。我知道,这六种代表茶分别是中国云南的普洱茶、浙江新昌的大佛龙井茶、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台湾的冻顶乌龙、安徽祁门的红茶,还有福建福鼎的白茶,你知道我最喜欢喝哪一种?我最喜欢喝你们福鼎的白茶,希望有机会去福鼎亲眼看看白茶生长的地方。”

  “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五环茶艺表演结束后,波兰驻华大使馆新闻参赞安德烈·克耐菲尔对记者说:“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创意,也许将饮品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并不会得到一致的赞同,但是,我很喜欢。现代人喜欢这样的集会,而我更喜欢这里的文化氛围。这里将传统文化以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给现代的时尚人士。因此,在这样一个被传统文化元素包围的地方,我们才可以看到时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这样很好,这是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每当有重要的波兰客人来中国,我都会带他们来这里。不但如此,波兰使馆许多工作人员也喜欢这里,像我们的大使和文化参赞。在这里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美好的事物,漂亮的装饰,精彩的表演。北京越来越美,所以来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来中国前,我从不喝中国茶,因为很麻烦,在波兰我们用简单便捷的方式喝茶。但是来中国后,我爱上了这种喝茶方式。” 

  “我们需要好向导”

  席间,老舍茶馆的“茶博士”为来宾奉上了中国六大茶类的代表茶。土耳其驻华大使馆新闻秘书叶玉阳一一品尝后,提出了一些问题:“也许中国的朋友会认为我们除了‘好喝’,很难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所以我们只能用最简单的词来赞美。的确,我们了解中国茶是很难,但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信息太少了。像今天摆在面前的这些茶,我可以喝出他们的区别,我最喜欢蓝色茶杯里的。但喝过之后,它的等级、品牌,适合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喝、适合在一年中的什么季节喝,我都不知道,再想准确找到同样的茶很困难。所以我们来中国后,只知道出门点‘绿茶’‘绿茶’,喝过之后只会说‘好喝’‘好喝’。什么样的茶好,什么样的茶更适合,都不知道,如果茶能像咖啡一样容易区分就好了。所以我想,我们需要好的向导。在老舍茶馆的五环茶礼中,我发现有7个书签,上面有简单的介绍,这就是很好的向导。”(本报记者 张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