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有一点放亮,山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副矿长孙杰就穿已经戴整齐站在井口了。此时,准备换班的员工也已经整齐的站在井边,大家都静悄悄的,所有的目光全集中在孙杰的身上,就像冲锋的队伍在等待进攻的信号。“别的不说了,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安全,我会在井下检查,如果被我发现有安全问题,别怪我不讲情面。”孙杰的声音不高,但却透露出一种威严,让人不寒而栗。
一个矿长为什么要这么早跟班下井呢?原来为进一步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推动黄金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去年,烟台市在黄金矿山推行了矿长(经理)下井带班检查制度,今年又就此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了明确要求。时至今日,各黄金矿山落实这项制度的效果如何呢?金翅岭金矿副矿长孙杰表现已经说明了一切。而且为了落实这一政策,招金公司的各个矿山不仅能够认真落实矿长下井带班检查制度,而且为了落实政策,他们还各出新招,使得整个公司的安全形势有了明显的改善。
金翅岭金矿:矿长办公室就在井下
在金翅岭金矿一井口的调度室里,记者发现一个领导指示簿,据值班人员介绍,这些是为下井矿长准备的,即矿长下井上来,都要在上面填写意见。这是该矿落实领导下井带班检查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该矿领导下井带班检查制度虽然刚出台,但该矿领导对这项制度认识比较深刻,他们认为矿长办公室不仅在办公楼里,也在井下。通过坚持领导带班下井制度,领导可以做到对下井生产情况掌握清楚,有利于增强矿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实领导安全责任,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杜绝事故发生。
该矿对下井制度进行了量化和细化,从下井次数、每次下井时间和检查问题等提出了具体指标。规定,矿长每月下井检查不少于 8 次,每次下井检查时间不少于 4 小时,每月检查出问题不少于 20 条;安全生产副矿长、分管设备副矿长每人每月下井带班检查不少于 15 次,每月检查出问题不少于 40 条。
夏甸金矿:矿长下井与电子监控结合
在夏甸金矿,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该矿领导在下井前,都要先到电子监控室查看一番,然后再下井带班检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近几年来,该矿以“建设数字化矿山”为总体目标,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将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改造紧密结合,将信息化领域从井上延伸到井下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异地操作、远程监控和远程调度,发挥了“遥控器、千里眼、黑匣子”的作用。该矿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下井之前,通过监控系统先对整个井下生产现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下井检查,特别是到经过预判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检查,大大降低了工作盲目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成效。这是该矿在利用信息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典型做法。
当记者问到既然有电子监控系统,为什么矿领导还要到井下带班检查这个问题时,该矿负责人说:“我们确实可以只通过电子监控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且经过实践也很有效。但是,我们将矿领导带班下井检查,当作了最实际、最有效、最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到有一定风险的采掘一线,比什么说教都管用。这样,我们既落实了上级文件精神,又加强了思想教育,还双管齐下解决了井下生产的实际问题,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焦家金矿:下井情况与奖金挂钩
焦家金矿是较早推行矿长下井制度的一个黄金矿山企业。从去年起,该矿就参照煤矿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下井制度》,明确了矿长、分管副矿长以及各生产单位的正、副职领导每周下井的次数,下井的工作职责,并引入了奖惩激励机制,提出了下井情况与奖金挂钩的规定。
该矿一负责人说,推行矿长下井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树立“解决问题在井下、工作重点在现场”的安全管理理念,密切矿领导与井下职工的联系,切实改善井下安全生产面貌;一旦遇有险情和突发事故,还可以就地决策,稳定人心,并组织好应急救援工作。
该矿坚持矿长每周下井都在2次以上,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每周下井在4次以上,各生产单位的正职领导每周下井在4次以上,副职每周下井在5次以上。为保证每天都有领导下井,该矿每个月都要制定领导下井计划,并结合矿领导AB角制度,妥善安排领导下井。由于下井与奖金挂钩,所以在井下,很多矿领导干部都会选择条件艰苦的作业面,到安全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复杂的地方查看,着力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在掌握第一手井下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查处和纠正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及早解决,绝不敷衍了事。(董兴 丁广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