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整体出击分区展黔茶品牌 携民俗民风引多方关注
贵州展团茶博会上成亮点

本报记者 张帆

摩尔多瓦驻华大使雅科布参观贵州展区。
身着侗族、苗族服装的表演者喜迎八方宾客。

  继2006年第三届茶博会贵州展团首次尝试组团出展后,第四届茶博会上,贵州省委领导带队省内50家茶企再组旗舰,作为此次参展的最大规模展团,在茶博会开幕第一天,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展示方式的多元化与创新是此次贵州展团的突出特点,不到300平方米的展区内,不仅按地域以“黔北、黔西北、黔中南、黔西南、黔东南”五区将50家品牌的展位合理分区别类,而且设置了足够空间的表演区和洽谈区。

  纵观整个贵州展馆,各展位展示柜整齐划一,各类黔茶茶样都摆上了展台,其中贵州黔风生态实业公司的“春江花月夜”茶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设计风格各异的品牌宣传册与《黔茶宝典》手册,详尽介绍了繁多品种的各类黔茶。

  此外,大幅背景板、多媒体设施与展位的竹檐木栏装饰配合,多角度展示了西部茶海的茶区风采,同时,贵州侗族、苗族的歌舞、茶艺表演运用贵州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参会者、嘉宾与媒体的关注。

  摩尔多瓦驻华大使雅科布刚刚从主会场走出就被侗族姑娘的歌舞吸引到展区前,随后,他走进展馆,对贵州绿茶赞许有嘉。雅科布大使告诉记者,他已经是茶博会的“老”嘉宾了,对于中国名茶早已不陌生,但还是第一次注意到贵州绿茶。他认为贵州绿茶外形精巧,冲泡后更像是天然的艺术品,并表示,如果贵州茶企业有意拓展摩尔多瓦市场,他将与使馆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和支持。

  再次在茶博会与贵州省湄潭县茶业局局长田维祥相遇,田局长激动地把记者拉到主会场内的巨幅展板前。展示着西部茶海的万亩茶园,照片上有2003年回良玉副总理在湄潭视察时的景象。田维祥指着展板介绍说,作为贵州省最大的茶叶基地,此次湄潭县为参展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此次湄潭县委书记带队8家企业参展,从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开始了筹备工作,可以说这次湄潭展区是高规格的。在吸取了去年的参展经验后,今年整个贵州团的组织条理都更为清晰。在推出贵州好山好水好茶的背景下,展示了湄潭茶叶的原生态、多民族文化背景。

  参展企业用“实惠”评价今年的展会。黔西南展区的贵州普天茶业总经理张合忠介绍说,与去年相比,参展的费用相差无几,但单从人气看,就有很大的改变。今年贵州馆从去年的一层迁到二层主会场门口,对企业十分有利,会后大部分参会人员都走进了贵州展区。“展柜虽小但整齐,以贵州茶的整体形象出现,表现效果很好”贵州经典茶业市场部经理朱勇说,虽然只有不到一平方米的展柜,但与各品牌摆放在一起展示,更适合产品量小、种类相对也少的企业。

  对于寻求合作的参展商和茶叶爱好者而言,对贵州展团的印象是两个字“明白”。参展商王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仅仅对都匀毛尖有印象,这次在贵州展馆走上一圈,就对贵州五大茶区的各个品牌各种茶叶都有了了解,而且除了贵州茶业的总体介绍资料,每个展位的每个品牌都有各自产品的宣传册,加上背板和多媒体的介绍,通过产品实样的比较,很容易就清楚了解了展示品牌的文化背景和品质特点。王先生对贵州几家企业的包装十分看好,他认为贵州茶把民族文化和生态基地体现在包装上,是很好的市场卖点。因此,他对刚刚找到的合作伙伴也很有信心。茶叶爱好者邵小姐是平时就喜欢喝茶的都市白领,她说贵州展馆给自己补上了贵州茶与茶文化的一课,刚刚与少数民族合影的她兴奋不已,手上除了介绍资料还有展示台供消费者自取的小包样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