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武夷山绝版大红袍20克送藏国家博物馆
茶叶来自最后一次采摘的350年大红袍母树

  武夷山市政府向国家博物馆赠送大红袍后,博物馆副馆长姜丰义(左二)向武夷山市政府发了证书。

  10月10日10时10分,“乌龙之祖·国茶颠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内隆重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赠送给国家博物馆,各界人士100余人见证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据武夷山市市长胡书仁介绍,这次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红袍茶叶是于2005年5月3日采摘自大红袍母树,按照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制作而成,为当今仅存的大红袍母树茶叶。

  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是中国惟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作为武夷茶高贵象征的大红袍,品质优异是茶中极品,堪称“国茶”。大红袍更是茶中圣品,被誉为“岩茶之王”,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名列“中国十大名茶”,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茶类中惟一获此殊荣者。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仅有六棵,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2006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从此不再用大红袍母树生产制作茶叶,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

  对于消费者日常消费的大红袍茶叶能否具有六棵母树茶叶品质的问题,来自武夷山市的有关专家给予了肯定的答复。上世纪80年代,经过科研人员的攻关,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了成功。经专家鉴定,其保持了母树的优良特性。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并实施大红袍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武夷山大红袍栽植面积已得到很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认为,已形成规模的武夷山大红袍,其质量和母树是一样的。

  据悉,在国博收藏的近万件各类藏品中,除此前曾收藏的古代茶具用品及清代宫廷内的普洱茶饼外,此次由武夷山市政府捐赠的大红袍母树茶叶系该馆入藏的惟一现代茶叶。(大漠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