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自主创新 实现产品差别化
——访江苏立信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迎春
本报记者 吉宝飞

  10月15日,伴着和煦的阳光,党的十七大召开了。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时间里,我国纺织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限产砸锭到鼓励投资再到产能过剩。如今,棉纺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纺织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纺织企业的生存已经进入到微利时代。作为纺织行业的上道原料——纱线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今年七八月份就出现很多小企业限产和倒闭。在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时期,纱线企业的生存之道——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当前,棉纺行业正处于自主创新的十字路口,就纱线企业来说,江苏立信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迎春认为,纱线企业的发展只靠规模还不行,还要自主创新,实现产品的差别化。只有这样,纱线企业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走出微利时代。

  利润微薄

  “前几年纱线企业的利润还是不错的。”马迎春说,现在已经不行了,几乎没有利润。立信纺织有限公司拥有10万纱锭,规模并不算大,主要生产氨纶包心纱。生产一吨氨纶包心纱需要95%的棉花,5%的氨纶。这种纱线的行情走势可以说和棉花息息相关,在相互影响中,纱线行情对棉花行情有着重要的支撑。立信纺织有限公司成立的10年时间里,经历了棉花市场放开、纱线的限制砸锭、纱线产能的鼓励投资等国家对市场实施的主要调控措施。期间,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他们也有过可观利润,1998年净利润最高时可达到每吨纱1万元。今天,随着纱线产能的过度扩张,纱线企业利润步入了微利。由此可见,纱线企业的微利对棉花价格的支撑也很有限。

  “现在感觉压力很大,很不好做。”马迎春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说着他给记者算起近年来纱线的利润和生产成本。

  “2000年的时候,生产一吨氨纶包心纱的净利润是6000元。”马迎春介绍,按世贸组织协议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土耳其全部取消对我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不断创历史新高。受此影响,纱线产能迅猛增加。据马迎春了解,就江苏张家港德集镇就有200家纱线企业。2005年因纱线产能扩张严重,一吨氨纶包心纱净利润缩减到2000—3000元/吨。

  “2006年下半年,氨纶包心纱的净利润大大减少,净利润与费用几乎持平,一些小企业开始出现亏损。”马迎春感叹。去年下半年棉花价格平稳运行,氨纶包心纱净利润缩减主要是因为氨纶暴涨引起。之前我国使用进口氨纶比较多,但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氨纶的反倾销政策。到去年春节前,每吨氨纶由5万元涨到9万多,导致纱线成本上涨3000元/吨,而纱线销售价格却只上涨了1000元/吨。

  当前,氨纶价格已经较去年略有下降,为75000元/吨。若按棉花13000元/吨、氨纶75000元/吨(生产一吨氨纶包心纱需要70多公斤氨纶)、32s 40D氨纶包心纱26300元/吨计算,销售一吨氨纶包心纱的毛利润约1200元。再加上销售一吨纱线要扣除19%的税,购进棉花时可以抵消13%的税,即还要多上缴4%的税,约为800元/吨。所以,如果再扣除人工工资等费用,当前氨纶包心纱的净利润几乎与生产成本持平。

  “如果棉花价格上涨到13500元/吨,比较难接受。”马迎春坦言。互动涨价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如果棉花价格上涨后,纱线价格也可以跟涨,这样纱线企业的日子也就会好过。但马迎春告诉记者,后道布积压严重,如果纱线涨价将无法销售。虽然印染企业因环保而停产和停机的不少,但布库存仍旧积压严重、价格上涨困难。这主要是终端纺织品服装价格稳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压力较大

  当前,纺织企业的压力大来自方方面面:除了后道织布市场的形势不好外,还有产能过剩的激烈竞争、国家宏观政策的限制投资、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和银行加息等。马迎春认为,在这些重压下,纺织企业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仅仅靠扩大企业规模还不够,还需要生产差别化产品。

  由于纱线生产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所以进入企业多,产能扩张迅速。据马迎春介绍,前几年因为印染好,盛泽镇一次就去日本订购了2000台印染机。这种惊人的产能扩张速度,最终导致投资过剩、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和企业进入微利时期。

  马迎春说,当前不论是亚洲最大的魏桥纺织集团,还是几万吨的小型纱线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大都一样,企业产品间没有形成差别化,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微薄。

  如果说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的间接影响下,纱线企业所感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弱,那么银行加息直接威胁到纱线企业的资金流,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原料采购。马迎春说,当前纱线企业的资金压力都很大,在纱线微薄利润下,都不敢向银行贷款,因为产品销售的利润有时都无法还清贷款利息。

  虽然明年和后年我国分别对欧盟和美国纺织品出口配额的放开,但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并不乐观,企业生产成本将大幅提高。欧盟和美国对我国纺织企业技术壁垒和其他条件上的设限,也侵蚀着我国纺织纱线企业的利润。如社会责任制度、新的劳动合同法等,将大幅提高企业用工费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环保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而当前大多印染企业都没有除污措施。如果印染企业投资除污设备,将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除污设备增上后,需要人工看守,印染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将大大增加。这对本来就微利的企业来说,压力显而易见。

  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要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使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纱线企业的自主创新迫在眉睫,生产差别化产品是企业走出微利时代的必由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