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存款是农信社的立社之本,兴社之源。山西省芮城县是一个纯农业县,人均年收入不到2600元。然而这个县的城关信用社储蓄存款在主任肖伟的领导下却一路攀升:2005年达2.6亿元,2006年底突破3亿大关,目前已达3.94亿元,成为河东第一大社。
该社为古魏辖区提供了充裕的支持“三农”发展资金,今年1-9月为6500农户累计发放各项支农贷款近8700万元,培育省级标准信用村8个,扶持能带动县域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企业10个,先后为其投放贷款近千万元,安置农民工7000余人。该社先后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百强信用社”、“省级优质服务单位”、“市五星级信用社”和“河东第一大社”等荣誉称号,已成为河东大地一颗璀璨夺目的金融明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一个经济欠发达、财力物力并不丰厚的县,为什么储蓄存款活水源源不断流向了城关信用社呢?
耐心对待客户 提高服务水平
该社在县城设立了4个储蓄所,农村有98个联络站,共有308名揽储人员。这些同志在柜台面服务时,微笑站立,礼貌问候,双手递送,用热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位上门顾客,用心做好每笔业务,搞好每天服务。他们还轮班走出营业厅大门,不嫌远,不厌其烦地跑遍每条街道,每个商店,每个摊点,每个社区的单元楼住户,上门服务。
有位电力系统退休的老干部曹某手中有钱,因为怕露富,从不存款,有家银行人上门吸储碰了壁。城关社分管储蓄的副主任阴红梅听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登门拜访老人,却被老人拒之门外,还惹得围观者冷嘲热讽。但阴红梅认为放弃就是失败,努力才会成功,后来得知老人患病,便同爱人将老人送到医院,陪床护理,天气炎热,还将家中电扇搬进老人病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人病好后,亲自往西街储蓄所存款5.6万元,又从亲朋、邻居中间拉来25万元存款,还动员在外做生意的儿女将150万元汇款存入西街储蓄所。
他们就是这样,既发扬“广州经商”精神——比同行业服务得更好,比顾客想象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又发扬“温州行商”“走出去”的精神,不怕碰钉子,不怕遭白眼,勇于开拓,执着追求,使各储蓄所的存款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创新存款办法 培养各种客户
芮城城关信用社还不断创新储蓄存款办法,在服务中、小型企业中,联谊高端客户,培养黄金客户。今年省联社允许对农字号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后,城关信用社领导和信贷员在对辖区企业调查中, 把经营效益好、产品销售好、具有市场潜力的企业,作为社里高端客户和联宜对象,既为这些企业提供贷款,扶持他们做大做强,又把他们当做社里黄金客户来培养,让这些企业的往来账务通过社里进行通存通兑,如果企业支付或使用大额现金,社里派专车护送。通过对雅尔富、露露毛巾厂、西陌建筑集团公司、大商轻化公司等十多家高端民营企业的扶持,使他们发展起来,并安排了3000多名人员上岗就业。这些企业的资金为社里储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储蓄存款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扩大合作领域 开辟增储渠道
该社利用地处县城城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不断打造优质、诚信、文明、高效的金融品牌,通过宣传提升了城关信用社在群众中的形象。在此基础上,社领导多次走访县财政局、劳动局、老干局、镇政府、联社等单位重要负责人,并对单位提供至诚至善服务、减轻一些项目工作量,使这些单位将财政支农资金、辖区老干部、教师工资发放给该社办理。这样以来,扩大了合作领域,构建了和谐的金融环境,也多方开辟了增储渠道,使汩汩储蓄活水又流进了社里储蓄大地,使该社财力得到了扩大,实力得到了增长。今年,城关信用社为三农的贷款量达到2.7亿元,真正做到了“扎根古魏沃土富而美,服务一方百姓和而谐”,取得了政府满意,农、社双赢的效果。
运城市信用联社理事长兰创国赞叹道:“城关信用社是运城信合战线的一面旗帜,是全市先进农村信用社的杰出代表和工作典范。”
“城关信用社半个世纪以来,扎根农村,服务一方百姓,充分发挥了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大刀阔斧搞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荣居全县第一大社,全市储蓄第一大社,步入全省百强社行列。希望立足新起点,再铸新辉煌”,芮城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杰说。
芮城县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午奎这样评价:“为全县农村信用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成为县信用社的全体员工以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姿态,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兴社富民为目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创新一流业绩,为芮城经济振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