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农业生产历史证明,每一次技术和劳动工具上的突破,都会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烟草种植传入福建三明,迄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如今三明烟草农业的管理、技术、服务和营销方式已经超越了当地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当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理念和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概念出现时,三明烟草人对现代烟草农业的探索已展示其鲜明特征和绚丽前景。
探索新的管理发展模式、求证专业化服务方法途径、突破集约化技术瓶颈、完善烟农风险保障机制,三明烟草人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过程中,把烟农的利益和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正如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建设现代农业,不是一般人简单理解的农业机械化和很大规模的经济,而是通过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三明烟草人所追求的现代烟草农业,和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思路不谋而合。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那就是让烟农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安安全全、欢欢喜喜种烟。
轻松与不轻松
和种植其它农业作物相比,烤烟种植存在技术要求高,耗工时间长,投入成本大等特点。三明烟区经过多年的改进,通过加强烟田基础建设、推广集约化育苗、密集型烤房烘烤等措施,达到在一定程度降低耗能耗工,简化种烟烤烟程序,提高了烟叶产量质量和效益。但是要做到让烟农完全从高强度、高技术劳动中解脱出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现代农业首要特征就是规模经营,而规模经营前提条件就是要机械化生产。三明烟草把小型机械研发推广作为重点,积极推进烟叶生产由手工畜力向机械化转变。近年来,引进、研发和推广的有剪叶机、起垄机、中耕培土机、植保喷雾机、编烟机等多种机械。据统计,起垄机每天可起垄6-10亩,劳动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2-16倍;中耕机培土每天可培土10亩,劳动效率比人工提高了8-10倍;使用机械化喷雾每天可达100亩。
因为初步具备了机械化,加上适宜规模种植和密集式烤房推广,为实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提供了可能。三明烟草加强育苗、机耕、机防、烘烤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对专业化服务以协议形式明确服务标准、价格和时间要求,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这样既降低了烟农种烟的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又确保了服务质量和时序进度,同时也提高了烟叶质量和烟农收入。
将乐万安村烟农杨学武对记者说:在目前推广的这些机械中,使用最成熟的是起垄机。其他的机械还需要改进,最好能够让机械功能多样化,比如目前使用的中耕培土机,只适合于沙质土壤使用。如果这种机械同时具有中耕、培土、除膜等功能,就能够提高机械化效率,减少购买机械的投入。
三明市烟草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种烟机械研究机构。他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和烟农一起探讨研究,并将有关思路画成草图,再请有关单位设计研究。而且机械购买一次性投入较大,还涉及到资金补贴等问题。因此,他们建议行业把种烟机械研究列入烟叶技术创新重点,并出台种烟机械补贴投入有关政策。
记者在三明基层采访时,一位烟技员对记者说:集约化育苗、机械化生产、密集型烤房等等确实帮烟农减轻了劳动强度。现在最让烟农感到麻烦的是烟叶收购的分级,每个烟农都必须分清42个等级,让他们感到非常麻烦。如果国家烟叶收购能够进行改革,简化收购繁杂手续,把烟农从分级的过程解脱出来,将大大减轻烟农劳动强度。从这位烟技员纯朴的讲话中,更让记者感悟到他们常说的一句话:要让烟农轻轻松松、简简单单种烟,就必须把复杂的事情留给自己来处理。
自主化管理模式
由于现代烟草农业对烟农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必须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培养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烟农队伍。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过程中,三明烟草人把突破小农业的制约作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他们通过烟农夜校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烟农素质,积极探索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引导烟农走自主化管理道路。
为了提高烟农素质,三明以村为单位设立烟农夜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利用晚上时间由烟技员和经验丰富的烟农为不同类别的烟农提供“宣传形势政策、讲解科技知识、交流实用技术”等服务,以解决烟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醒阶段性农事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夜校设在烟农活动室,内有烟叶生产科技图书报刊,全天候对烟农开放。
将乐万安烟叶工作站按照农时季节把培训班办到各个自然村和烟农家门口,去年他们举办烟农培训班和现场会8期共192场次,受训烟农4000多人次,出专栏黑板报56版,分发资料2700份。随着户均规模扩大和劳动力转移,他们把妇女烟农作为培训重点,并与妇联一起,举办妇女擅长的农事如播种、剪叶、绑烟、初分等各类竞赛,激发她们种烟的积极性。
泰宁县上清乡上清村烟农廖芳朝说:烟草站为我们组织各种形式培训班,指导培训我们进行烟叶生产,提高我们种烟的技能和素质,使我们的烤烟技术专业化,让我们真正轻松种烟,高兴卖烟,满载而归。
永安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位居福建省十强县之列,但是其种烟规模并没有因此而萎缩,相反烟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98年3.3万担,发展到2007年的10.4万担,这与他们积极推行烟农联合体组织模式分不开。
1999年,永安市借鉴水稻制种技术承包的经验,提出成立烟农联合体,并在该市清水、淮南乡试点,取得一定成效。2002年后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目前,全市共有烟农联合体282个。
他们以村为单位或者按照200-300亩的规模组成一个联合体,烟农自行选举负责人,协助辖区种植面积落实及合同汇总;为烟农办理物资领用、发放、登记以及农资贷款担保手续;协助包村烟技员抓好联合体内烟农技术指导和培训,带头做好新技术示范推广等。
烟农联合体是由烟农自发形成,是烟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的一种组织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烟农之间互相协作,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烟农收入,营造和谐氛围。
如果说烟农夜校是为了提高烟农素质,为建立烟农自主管理打好基础,那么烟农联合体则属于初级的烟农自主管理模式,烟农协会则在烟农联合体基础上向自主管理前进了一步。
在日本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协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日本农协是日本农民自主、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农协为农民服务,并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基本上做到了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农协设有营农指导员,在生产、经营方面给农民以指导。(下转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