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0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徽棉低开高走 棉农普遍惜售

冯长福

  金秋十月正是棉花大量上市的季节,然而,目前安徽省大多数籽棉仍在棉农手中,棉花收购进展相当缓慢。“今年的棉价较之去年应该有所上升。”省供销社副主任、棉花专家钱斌认为,今年棉农的生产成本上升,棉花价格的适当上涨,能保证棉农的利益不受损失或收入有所增加。 

  而从保证纺织原料供应来看,棉价上涨又只能保持在一定区间内。“棉农生产棉花,流通企业收购加工棉花,最终的消费者是纺织企业,价格上涨的幅度要能让纺织企业消化吸收,否则,即使价格涨的再高,有价无市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棉价起伏大 农民很“受伤” 

  今年新棉的价格走势可用“起起伏伏”形容。安徽省棉花收购由8月20日无为县的6.0元/公斤开秤,8月25日左右棉价升至6.3元/公斤。后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棉花收购价格逐步走低,最低时只有5.0元/公斤。10月22日至24日,笔者在棉花大县固镇、无为、东至等地调查时发现,新棉价格自十月中旬以来又逐步上扬,目前价位涨至6.3元/公斤至6.4元/公斤,而去年同期价格为5.3元/公斤。 

  “今年的棉花价格忽高忽低,农民很反感。”无为县棉花协会会长季学谦说,无为县今年棉花面积有60万亩,目前80%已采收,“多数棉农售棉价格不高,普遍在5.2元/公斤至5.4元/公斤。而现在价格又突然涨上来了,早卖的农民就吃亏了。普通农民对棉花价格走势是没有能力作出判断的。” 

  调查中很多农民问:到底什么样的价格比较切合实际呢?省棉花协会会长王选中认为,目前收购价稳定在5.8元/公斤至6.0元/公斤,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超过这个价格,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低于这个价格,农民的利益又会受到损失。 

  钱斌表示,今年的收购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应该有所提高,但提高到什么程度,要视纺织企业的承受能力而定。国家政策在不断调整,国际市场在不断变化,各方利益在不断较量,都左右着棉花的价格走势。收购价格的确定实质是各方利益的均衡,必须兼顾农民、纺织企业和流通企业三方的利益,才能稳定棉花生产,加快棉花流通,促进纺织企业发展,使我国棉花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棉农普遍惜售 收购进展缓慢 

  与往年相比,今年新棉收购显得有点冷清,棉农们对今年的棉花价格持观望态度,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在固镇县石湖乡钟黄村,农民石怀猛家12亩棉花采收已近尾声,目前已售1800公斤,还有三分之一没交售。“今年都希望自家棉花能卖个好价。”与石怀猛持同样观点和态度的棉农十分普遍。东至县张溪镇联盟村多数棉农手中还有50%的棉花未卖。

  据安徽天源棉花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勇介绍,该公司所属18个棉花合作社从10月5日开秤收购新棉,收购价是5.7元/公斤,10月19日调至6.0元/公斤,10月23日又调至6.3元/公斤,但收购进度明显慢于往年。目前该公司已收购棉花850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少400万公斤。“今年公司计划收购新棉4000万公斤,估计难以全面完成。”从省棉麻公司也了解到,该公司目前棉花收购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0%以上。

  “近期棉花连续涨价,造成农民惜售。”据孙勇分析,棉花涨价原因主要有五点:

  一是,今年部分地区棉花因灾减产。据调查统计,固镇今年棉花种植面积36.9万亩,但七八月连续强降雨,造成3万亩棉花绝收,也使全县棉花单产有所下降。据当地棉农预计,今年亩产大约在200公斤左右,比往年每亩减产30公斤。无为县今年棉花产量减幅也大,平均亩产比往年下降25%。二是,农资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造成棉花种植成本增加。去年安徽省棉花种植成本一亩通常在260元左右,今年因化肥、机耕等价格提高,种植成本一亩通常在300元左右。三是,粮油类农产品涨价,带动了棉花涨价。四是,棉籽、短绒等棉花的副产品价格上涨。五是,从国际市场传来的消息,因为中国和印度对T恤衫和牛仔裤的需求猛增,国际棉花价格出现了近四年来最大幅度的上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