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跑,用刘翔的速度,向前跑!
——访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
本报记者 孙立新 张涛

  周福仁的好友这样评价他:他有着冒险家的气质,说一不二的准则;他有着对商业机会近乎贪婪的渴望,敢去勇于冒险,敢去大胆下注,他所具有的一切,让周福仁如同刘翔在赛场上闪电般的速度,领军中国民营企业。2006年,西洋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0多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同年,西洋集团还跻身“福布斯顶尖企业榜”名列第23位,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第317位。这一串串数字在告诉人们,周福仁带着他的西洋集团在创造奇迹,创造着让世人震撼的奇迹!

  从穷小子到辽宁首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30年前的周福仁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身在辽宁海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窘迫的年代偏僻的角落,一年下来,全村70余户的人均收入只有60多元,困难可想而知。可周福仁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自从当上生产队队长后,他就带领村里壮劳力,一改靠天吃饭的格局,挥动着皮鞭赶着两辆马车开始到村外拉脚。就这样,一年的时间下来,村里人原来的人均收入由60多元一下翻了一番,涨到120多元,周福仁从此在村里树立威望。如果周福仁就这么带领乡亲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下去,虽然不会让乡亲们大富大贵,但起码也能温饱不愁,但偏偏周福仁是个不安分的人。

  周福仁身处的辽宁海城,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当地的菱镁矿不但储量大,而且也是全球最优质的,国际市场对产自那里的镁砂需求与日俱增。据说,当时在海城开镁矿、烧镁砂的有上百家,很多人都因此发了家。

  跟别人相比,周福仁不过是后来者,没有人认为周福仁能干出什么名堂来。在起步阶段,周福仁和别人一样,做不能出口的低档镁砂,也赚了些钱。但是,心比天大的周福仁怎能满足于此,后来他选定做出口的中档镁砂。就这样,没过多久,全村家家户户都用自己家门口的菱镁矿烧成的镁砂,建起了石棉瓦的新房。

  基于市场广阔,周福仁出面承包了大队的两座窑,开始自己烧镁砂卖,从此也开始了周福仁人生中第一次简单却又完整的产业链运作。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周福仁做事果断的个性再次显露出来,竟然一口气建了七座窑。也正因为他的大胆,使得他自己厂子烧的镁砂远近闻名,不仅在东北地区,甚至浙江、四川、福建等地的石棉瓦厂用的全是他的镁砂。1982年,他在广州租了个仓库,成立了销售分部,同年又将生意做到了贵阳,成立了生产分厂。如此一来,一发不可收拾。

  1983年,周福仁积累的资本已超过100万元。那一年,30岁的周福仁当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

  现如今的周福仁早已不是过去的百万富翁,凭着他的“金算盘”和过人的胆识,一步步建立起横跨耐火材料、化肥、钢铁、煤化工、贸易等五大行业的西洋集团。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20多年,是一个诞生中国本土商业英雄的年代。与许多从草根崛起的成功民营企业家一样,周福仁对商业机会拥有一种灵敏的嗅觉。这一回,他打算越过鸭绿江,进入神秘的朝鲜,投资开发那里的高品位镁矿和铁矿。这是西洋集团正式迈向了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接下来,西洋集团又将迈过黑龙江,购买俄罗斯的铁矿资源,周福仁满怀信心,势必要将西洋走向国际。

  作为国际化的第一站朝鲜,在周福仁看来,到朝鲜投资,是一种跨国界、跨民族、跨地域的行为。大凡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仅仅因为忽视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建立统一的文化,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反应和适应能力,达到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周福仁说,国际化这条路一定要走,今天不走,明天也要走。有没有国际视野,将决定未来能否在世界占一席之地。当然,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和摸索的过程。要把国际化体现在集团长期的发展战略中,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树立坚定的国际化信念。

  从2002——2004年,西洋集团在中西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分别进入了煤化工、天然气、电力、铝业等国家监管虽严但市场前景却无限广阔的行业,形成了一个纵贯南北、成本较低却产能巨大、内部循环相互支撑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带。如果几大资源行业能够顺利发展起来,在2010年,西洋集团的总收入有望达到1000亿元。

  带领西洋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是周福仁的目标,他说:“不达到这个目标,我不会退休。”

  西洋复合肥辉煌十年

  今年,恰逢西洋复合肥公司成立十周年。从1998年到现在,西洋复合肥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硫基复合肥生产企业。可以说,西洋的崛起,推动了中国复合肥市场的繁荣。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民为国之根,农为民之本,农村稳则天下稳。但土地又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周福仁回忆,在他担任生产队队长的时候,站在山坡放眼望去,小麦的颜色有黑有绿,颜色不均匀,产量总是上不去,当时的肥料没有现在的二铵、钾肥,更不要说什么复合肥了。当时的村民只是怨天怨地,但谁都不抱怨化肥的短缺。周福仁长叹一口气,如果中国的化肥市场不前进,百姓该如何是好?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周福仁决定投资西洋肥业,资本家与生俱来的嗅觉,让他坚定了这个信念。

  周福仁一语重地:工业不能没钢铁,农业不能没化肥。

  十年间,西洋复合肥从无到有、从弱至强,逐步发展壮大。西洋复合肥以低成本运作扩张,以规模强筋壮骨,以科技支撑实力,以营销提升效益,以其非凡的魄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大手笔拓展了国内复合肥这一新的市场空间。周福仁的目标是要把西洋复合肥这一品牌做成国内规模最大、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复合肥品牌。如今,西洋复合肥已形成年产复合肥150万吨的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硫基复合肥生产企业,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个县。西洋人的雄伟愿景在一步步实现。

  在杭州的客户座谈会上,周福仁气宇轩昂。他表示,无论国际市场上的硫磺再怎么涨价,国内形势再怎么严峻,他毅然决然将工业反哺农业,继续让西洋引领复合肥的潮流,不但要保持原产,还要扩建。马上就要投产的磷酸二铵改造工程和两年后将要实现的尿素项目都是西洋肥业宏伟目标的体现。并且在以后的生产服务中,一改产品单一化的格局,真正实现“农民需要什么肥,西洋就产什么肥”。

  坚定地保持西洋在复合肥界的话语权。

  将回报社会

  在西洋,并不是只有钢铁和复合肥。伴随着西洋的发展,周福仁将科技、文化、体育、公益事业全部融合在企业的建设当中,他自知: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推动着他要将更多爱撒向家乡,贡献社会。

  2001年,西洋集团邀请全国著名笑星赵本山加盟,让这个在全国农民心目中的明星代言其西洋复合肥。

  2003年,西洋集团与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湖南长沙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实施杂交水稻良种良肥技术创新工程。

  2007年,西洋集团出资1200万冠名辽足,全力以赴支持低迷的中国足球。

  同样是在2007年,西洋集团入主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真正做了上海篮球的主人。西洋集团在未来的5年里每年将斥资1500万元人民币,与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共建上海西洋东方大鲨鱼男子和女子篮球队,以及上海西洋东方男子和女子青年篮球队。

  当周福仁以成功的姿态站在人们眼前时,他没有忘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现今这个商品浪潮涌动的时代,一个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不但要创造物质财富、更要创造好的精神财富,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有一种紧迫感,有一份责任感,甚至于要有一定的使命感。自觉地参与社会公共事业,扶贫济困,只有这样,企业与社会才能建立“共赢”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西洋集团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已达一千多万元。使众多的贫困学生通过“济困助学奖学金”,顺利地走进了高等院校,完成了学业,满怀信心地面对着新的人生。这些被救助的学生无一不被周福仁所感动,他们纷纷表示,将来毕业之时,就是回报西洋之日,他们要用满腔热情来感恩西洋。

  记者手记:餐桌上的周福仁不吃鱼肉,只对玉米、地瓜情有独钟,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和其他媒体上描述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个不像董事长的董事长,在人们面前是个憨态可拘的形象,和蔼的笑容、亲切的问候,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感受到面前这个人,就是能和你唠嗑的人。他——就是这么一个实实在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东北男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