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烟叶收购结束以来,云南南涧县烟草分公司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2008年“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上进行谋划,经过反复调研,结合实际论证分析,以八条措施要求框定2008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坚持有机肥堆沤撒施改良土壤。南涧烟草分公司认为,有机肥堆沤撒施是南涧利用山区农民圈养牲畜较多,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改善植烟土壤环境走出的一个成功经验,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烟草农业,烟叶质量的好坏,均取决于植烟土壤环境。因此,从2008年起要始终坚持,要求每亩堆沤撒施1000-1500公斤,及早做好宣传,不折不扣地执行,并严格进行考核。
继续打牢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南涧完成6个基层烟叶站的改造建设,占完成计划9个基层烟叶站的66.7%;到2007年结束,预计完成基本烟田规划配套建设8.34万亩,占完成计划总规划面积13.596万亩的61.36%。2008-2009两年,南涧烟草将继续以打牢烟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把水窖建设逐渐转移到以修复库塘、管网工程、小池建造建设的重心工作上来,高标准规划,积极争取,按要求建设,全面完成13.596万亩的基本烟田配套建设任务,为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打好坚实基础。
提高规模化种植程度。针对最近3年南涧县户均种烟面积在3.5亩左右,但没有突破4亩,户均种烟面积小,连片数、连片面积逐年下滑实际,南涧分公司提出,从2008年开始,要求各基层烟叶收购站户均种烟面积在4亩以上,增加连片数,最小的连片面积要在50亩以上,逐年提升,提高规模化种植程度,提高种烟规模效益。
优化烟叶生产布局。由于南涧各乡镇的财政收入90%以上靠烤烟,对烤烟的依赖性非常大,各乡镇年年争种烟计划指标,为平衡乡财政收入,在计划下达上存在着搞平衡、平均分配,存在着计划分配的不合理性,不利于优质烟叶的规模效益化、种烟效益最大化。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南涧分公司拟出2008年各乡镇烟叶生产种植比例,报请政府调整计划种植,打破“计划”的“平均”分配,把有限的计划分配到最适宜“红大”种植的烟区进行种植,因地制宜,合理分配,优化烟叶产业结构种植,实行县级烟区的“差异化优质原料”生产,为卷烟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实现烟叶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在专业化分工上有所突破。南涧因99.3%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受山区条件限制,烟区以道路为主基础设施较差,不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这一实际困难,在近年来100%实现专业化育苗成功路子的基础上和加大密集式烤箱建设专业化探索烘烤取得新成效的基础上,明年要对8个乡镇的烟区进行道路改造,每个烟区道路改造1-2条,使小型农机具能够进入烟地机耕,尝试引进起垄机、覆膜机在几块较为平整的山地上进行示范,积极推广先进农机具,着力提高山区烟叶生产设施装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使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在部分烟区搞出示范典型,做出成效。从根本上突破制约该县山区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瓶颈”问题。
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减工增效。针对南涧县山区烟叶生产种植面积分散,种烟环节工序多,烟农素质参次不齐等实际问题,南涧分公司提出:今后几年,要从烟叶生产工序多、环节难掌握的开墒、打塘、施肥、移栽等技术进行集成,提高劳动效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措施,使技术指导到位、科技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到户、到等级。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减工增效,提高烟农收益。
加大烟叶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力度。南涧分公司认为,近年来,南涧县烟叶信息化管理上取得一些成效,但档次低、内容单一、信息资源集成少,难以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贯彻执行“国家局统一烟叶基础软件”的前提下,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烟叶生产的基础信息、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合同管理、烟用物资、生产补助、地理生态信息、生产管理分析、各烟区烟叶质量跟踪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烟叶信息化资源集成,力争2-3年建成“南涧县烟叶生产综合信息资源”平台,用信息化平台支撑烟叶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从2008年开始,要把以烟叶生产为主的职工队伍建设放在南涧两烟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探索类似于烟农协会的管理方式,改革现有用工机制,制定统一标准,加快提高职工整体水平和素质,从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扎实,能担当实现南涧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职工队伍。(熊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