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昌盛) 2007年11月4日下午,位于北京林业大学北路的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里,“南马庄大米2007生态价格听证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大米生产合作社的农民生产者和城市社区的消费者、热心专家学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又一次坐到了一起,为今年的大米定价。去年11月初,大米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曾这样面对面开了一次价格听证会,双方最终以2.5元/斤的价格成交。而今年的听证会上,消费者和专家们认为,不仅要为农民算“成本账”,还应算一算“生态账”,两者相加才能让农民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
南马庄大米主要采用购米包地和土地转包的两种方式生产,由于采用生态种植方式、引进了新的品种,无公害和有机大米的生产成本分别达到了1.88至3.91元。为了鼓励农民采用生态种植方式,本次听证会首次采用了“生态价格”,在大米定价中给出了“每斤0.1至0.2元的生态补偿价格”,以对生态种植和土地及水资源等进行象征性的补偿。
尽管生产成本已高于市场上普通米的销售价格,但消费者最终仍给出了2.6至4.8元不等的消费价格。消费者靳乐山教授说,如果农民种一亩地能够挣500块钱的话,种10亩地,一年也就是挣5000块钱,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需要。
对于这个价格,南马庄村的4位农民表示满意。南马庄村支部书记张砚斌说,农民只要能看到希望,就会用良心、善心、爱心、责任心生产出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作为价格听证会的极积极倡导者,对“生态文明”的提出感到非常兴奋,她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随着生态经济时代的到来,商品价格应该兼具商品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
价格听证会与其说是一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协商,倒不如说是一场生态农业、健康消费知识和理念的研讨会。农民生产者、社区消费者和农业专家们就鸡粪的发酵、水土成分、空气质量,还有大米的胚芽营养,以及诚信机制的建立等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何慧丽指出,听证会通过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面对面的对话来确定大米价格,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保证了消费者和生产者最合理的利益。
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还专程来京参加了听证会,“南马庄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庄,居然吸引了这么多专家学者和市民的关注”。黄道功表示,兰考有义务抓好无公害生产,县委县政府将帮助南马庄千方百计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用更好的食品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