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钱币入门小知识(五)
古钱名词解释

  聚头

  钱文四字头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聚头”,以厌胜钱文多见。如八卦钱等。

  并脚

  钱文四字底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并脚”。如越南“明命通宝”之“美号钱”中即有“亲老长幼”等背文均为并脚。

  倒书

  钱文中有一二字倒写,或面文正书、背文倒写者,均称“倒书”。此例在背文或合背钱中较多见。如“天朝通宝”背文倒“永”“光绪通宝”合背铸倒书等。

  接廓

  钱文笔画与穿廓相连以致重合者,曰“接廓”。如“北魏”永字五铢,“永”字下部一撇一捺、“安”字头上宝盖均与穿廓相连重合而为一;北齐“常平五铢”“平”字上横即与穿廓重合,此类现象均属“接廓”或“借廓”。

  离廓

  钱文不与穿廓相连,而且离得较远者,曰“离廓”。如元代“元统元宝”小钱即为典型之“离廓”。

  寄廓

  或曰“挤廓”,指面文与穿廓挤靠得很紧者。如刘蜀“直百五铢”,元蒙文“大德通宝”、汉文“天历元宝”等均属寄廓钱。

  年号钱

  面文铸帝王年号的钱。东晋十六国成汉李寿汉兴年间所铸“汉兴”钱为我国最早之年号钱。其后如唐“乾封泉宝”、宋“宣和通宝”、明“永乐通宝”直至清末“宣统通宝”等,均系“年号钱”。

  国号钱

  面文铸有国号的钱。自战国时期的“东周”布、“齐法化(大刀)”刀直至五代十国的“大齐通宝”、“唐国通宝”,以及此后南宋的“大宋元宝”、蒙文“大元通宝”、南明的“大明通宝”等,均为“国号钱”。国号年号钱 集国号、年号于一体的钱。如东晋十六国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所铸“大夏真兴”钱,其后辽天祚帝天庆年间铸“大辽天庆”,及至清咸丰年间宝福局所铸“大清咸丰通宝”,均为国号年号并铸钱。

  记重钱

  面文标明钱体自身重要的钱。如战国后期的“重一两十二珠”,秦“半两”、“两甾”,汉及六朝“五铢”、“三铢”等,均属“记重钱”。然此类钱铸行未久即多为省铜而减重,更有始铸即不足称量者,私铸钱尤甚,故钱文所记重往往与实称重要不符。  记值钱

  钱文标明自身当值的钱。如新莽“小泉直 ( 值 ) 一”、“大布黄 ( 当 ) 千”,三国刘蜀的“直 ( 值 ) 百”、“直百五铢”等,均为记值钱。 

  记年钱

  钱背铭文标明铸行年代的钱。如南宋“淳熙元宝”背文自“元”至“十六”,表明各钱系从淳熙元年至十六年间所铸。南宋各钱以背文记年者多见。 

  记地钱

  背文铭记铸地简称之钱。自唐“会昌开元”背铸“京”、“洛”、“荆”、“越”等 22 地始,至宋“宣和通宝”背“陕”钱、明“洪武通宝”背“渐”、“豫”、“北平”等,莫不为记地钱。 

  记监钱

  钱背铭记铸钱监察司署简称的钱。如南宋“乾道元宝”铁钱背“同”字即记舒州同安监,淳熙元宝背“春”字为记蕲州蕲春监,“绍熙通宝”背“汉”字系记湖北汉阳监等。亦有记监兼记年的,如“庆元通宝”背“春三”,即为蕲春监、庆元三年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