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开拓创新 构建安监人才新高地

李炳来 张倩

  综观几年来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尽管事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层次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改善这个现象,人们提出下面几种有针对性的方法。

  完善安全生产科学体系

  安全生产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在安监队伍中,虽然有些人员也有一定的学历和文凭,但只是专业相对对口,把握安全生产内在规律的综合知识还是比较单一,很难满足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想有效完善安全生产科学体系,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安全生产理论的研究,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结合我国实际,形成一套有我国特色、对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安全生产理论。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理论研究机构的基础上,不断扩张规模,通过在相关院所成立机构、建立自己的高等院校等形式,铺开摊子,走起路子。以在职培训、入校深造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学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尽快形成有效化解安全生产事故的有力武器,造就一支理论先行、管理高效、成果显著的安全生产人才队伍。

  优化行政环境 明确主体责任

  要形成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大,风险高,这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各地的安监局成立的时间都不长,但相关领导和人员,涉嫌犯罪的比率却高于其它行业,这虽然与违法者的自身素质是分不开的,但与其所处的行政环境,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安监行业被许多“明白人”视为出力不讨好的部门,不出问题是正常的,你就应当做到这样,没有功劳,得不到奖励;出问题就是没尽到职责,就要追究你的责任。甚至在个别地方,不但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还要替有关领导背黑锅。自己的工作还没落实,还要去招商引资,去完成非本职但领导要考核的工作。在一些暴利高危行业,一些老板们多是上级领导的坐上客,就是他们在一些问题上不听安监部门的领导,安监部门也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出事算幸运,出了事只能自认倒霉。再是主体责任不明确,在很多人,甚至是领导的心目中,出事就是安监部门的问题,这无形中增大了安监部门的压力,减轻了应当承担主体责任的企业和部门的负担,无疑于不该有压力的压得喘不过气来,应当有压力的反倒没事了,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本末倒置。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达到拴心留人的效果,很难让人们静下心来,加强安全生产理论的研究。如果拴心留人都成问题,培养人才就更成了一句空话。

  激励科技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

  安全生产理论的创新,是安全生产工作进步的动力,只有通过引导激励科技创新,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安全生产理论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更具潜力和发展后劲,只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就能获得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科技创新的投入,它虽远不如建个工厂、修条马路、盖座高楼那样立竿见影,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其它东西所无法取代的最强劲的发展动力。科技创新一旦为社会实践所应用,它将以数以万倍的能量回报社会。电灯的发明,造就了世界上无数不夜城;电话的发明,更使相隔万里如同近在咫尺。安全生产技术上的新成果,每年都将会减少成千上万的冤魂,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温馨。

  创新推动安全,安全促进和谐,和谐造就人才,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锤炼敢打善战的安监作风

  通过对一些安全生产事故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预警机制不预警,应急机制不应急;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是各类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常言说,无智者无畏,一些人之所以在重大隐患面前表现得麻木不仁,关键是他们对安全生产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只有安全知识丰富了、对各种事故隐患才能看得准、看得重,才能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形成雷厉风行的作风。

  人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所在,没有高素质的安监人才做后盾,要想改变我国安全生产不容乐观的现状,道路将会更加漫长和遥远。只有不断创新,构建安监人才的新高地,安全生产工作才会少走弯路,早见成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