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7年1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闻快餐


  ○ 甘肃52万采棉工挣回10.38亿元。甘肃省赴新疆摘棉的52万农民工近日全部返乡,他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挣回了10.38亿元,比去年增加3.68亿元,人均2000多元。

  ○ 山东巨野县棉农尝到测土配方施肥的甜头。今年,巨野县大义镇杨楼村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280亩棉花喜获丰收,村支部书记程传新高兴地说:“俺村示范田棉花吃上了营养套餐,一亩多收入200多元,还是配方施肥好”。往年,这个村凭经验施肥,虽然每亩投入不少肥料,但棉花后期叶黄、桃小,亩产籽棉只有370斤。年初土肥技术人员对他们的棉田进行了取土化验,针对土壤缺钾状况,提出了减少氮肥、磷肥,加大钾肥投入的施肥配方。280亩棉花施了配方肥后,平均亩产籽棉高达460.3斤,每亩节约肥料成本21.8元,亩增收180.6元,增加效益56100元。

  ○ 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近日表示,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经从2000年的7.5公斤增长到2006年的14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 甘肃棉花新品种家族又添新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酒棉6号”,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属早熟陆地棉,铃呈圆形,单铃重6.2克,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棉絮洁白,易拾摘。籽指11.1克,全生育期145天,霜前花比率81.7%。抗枯萎病,比强度27.9厘牛/特克斯,麦克隆值4.3,纺纱均匀性指数137.2。平均每亩产籽棉340.0公斤,产皮棉132.8公斤。

  ○ 湖北省2008年起亿元专款培育纺织等产业集群。2008年起,湖北省财政每年将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延伸。“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将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原则,围绕汽车、钢铁、石化、纺织、食品、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5个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10个过100亿元、20个过50亿元、30个过30亿元、100个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结合“千村百镇”工程的实施,形成100个一镇一业、一镇一品或多镇一业的特色乡镇。

  ○ 巴基斯坦的轧棉工厂遭遇沉重亏损。在巴基斯坦全国范围内,有1200多个轧棉工厂停止经营,停业时间不确定,这是由于持续的经营亏损。亏损主要是由于Phutti棉的污染和当地市场的低棉价造成的。

  ○ 美棉采摘已达到86%。据美国农业部11月26日发布的棉花苗情报告,截止到11月25日,美棉86%的已采摘,较去年同期进度快3%,较近五年平均水平快6%,其中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密苏里和弗吉尼亚已采摘完毕,德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最少,为69%。(本报综合整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