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企业明年接单不容易
——出口形势变化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7年全年纺织品服装对外出口保持稳中求进,增幅呈缓慢上升趋势。2008年,在输欧纺织品数量解禁但博弈未止、中美纺织贸易形势仍不确定、国外采购商纷纷将订单转移至他国等情况下,能否延续这一趋势?

  外贸增长幅度将逐步趋缓

  笔者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在多项“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由入世后高速增长的释放期回归到正常增长期。而这种由量的提升转变为质的飞跃,也必然会伴随着转型的“痛苦”。事实上行业内这种不景气的情况已经蔓延到很多地方。现在还只是开始,纺织服装业将经历一场大洗牌,一大批中小企业很可能将被淘汰出局。

  笔者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会继续出现三个下降,即出口增幅下降、在总出口货物中的比重下降、在出口顺差中的份额下降,当然,这种下降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对于2008年的纺织服装出口情况,笔者认为增长是主旋律,但是增长的幅度将逐步趋缓,而国内压力要大于国际压力。这是因为:国内通胀引起的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已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业投资高位增长还将进一步加剧行业调整的压力和风险。解决纺织行业结构性调整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提高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的有效需求。

  欧美贸易环境仍不稳定

  欧美市场一直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要区域,两个地区的出口额占到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30%以上。然而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对这两个市场的出口并不顺利,自2004年以来,我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谈判一直都在激烈进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约束了企业的“手脚”,成为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

  2008年,中国与欧盟达成新的纺织品贸易协议,要求中国和欧盟双方对8类纺织服装实施双边监控,不设数量限制,中方将对这些输欧产品实施出口许可,欧方实施自动进口许可制度。事实上,对欧盟数量解禁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蜂拥“跑量”、打价格战,并不代表任何企业都能有市场。虽然中欧贸易政策在不断调整,但贸易博弈不会停止。

  自中国与欧盟达成双边监控制度后,制度实施的效果估计会成为中美纺织品出口设限能否顺利取消的参考。可以预计,一旦在实施双边监控制度过程中,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非理性增长,并引发欧盟新的贸易壁垒的话,美国必然重新考虑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的问题。2008年12月31日美国对中国输美21类纺织品设限的解禁也将变得不确定。 

  企业明年接单不容易

  在笔者看来,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四季度应是接2008年新订单的黄金期,往年的这个时候,下一年上半年订单基本上都已落实,而今年却出现了异常情况。虽然明年出口欧盟纺织配额取消,但是国家为抑制外贸顺差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加重了出口商接订单的难度。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等因素,已使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成本上涨了至少10%,而与客商谈判提价,最多能涨3%-5%,利润明显变薄。随着越南各种政策放开,也分流了部分欧美采购商订单。一旦欧美采购商在东南亚地区培养起了新的供应商,我们的订单就会流失得更快。(马新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