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2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负重前行 奉献三农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占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新网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事,更是为“三农”服务的实事。为此,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以改造现有网络为主,通过整合、优化、提升,实施“新网工程”,突出抓好农业生产资料等四大网络建设。2007年,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以建设农资现代化经营服务网络为目标,全国供销社农资系统不断努力,按照现代连锁经营模式加强管理,增加网点、店面数量,推进服务创新,加快企业诚信建设,提升企业自身实力整体,从而使供销社系统的农资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时期。

  数据表明,2007年,“新网工程”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实力不断增强。与2006年相比,2007年,通过“新网工程”网络销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增加了16.3%。供销社农资企业的化肥销量达到8600万吨,比上年增长9%,市场占有率也进一步提升到66%。

  此外,“新网工程”的实施还进一步加强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的集团作战能力。因为历史原因,各地农资公司虽然同属供销社系统,但相互之间缺少资本纽带,削弱了力。但是,以“新网工程”为契机,不同区域和级别的农资公司抛弃了门户之见,通过加盟、参股等方式,利用资本纽带不断强化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强化协同作战能力,一个分布区域广泛、实力强大、管理统一、硬件完善的农资流通大格局正在形成,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各级供销社系统还积极配合政府,在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稳定农资市场价格、保证农资产品供应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销社农资企业一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独立承担农资经销活动的经济负担和风险;另一方面,还必须坚决践行供销社的历史职责和传统,担负起支持三农建设的义务,做好政府调控的帮手,必要的时候不惜牺牲企业利益,换取农资市场的稳定。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竞争中,供销社很多农资企业不仅没有轻装上阵,而是在负重前行。他们的肩上,背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担,背负着农民增产增收的重任。但是,这些企业无怨无悔,继续实践着供销社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为了控制化肥价格,国家开始实施化肥淡季国家商业储备工作。在第一轮的三年淡储中,供销社的农资企业一直承担着主要任务,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近两年,化肥市场淡旺季价格走势不明朗,在风险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他们仍积极参与承储,确保完成淡储任务,对我国化肥市场的稳定和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再次充分体现了供销社的无私奉献精神。于2007年开始的第二轮国家商业淡储工作中,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的承储量增加了20万吨,比率上升到70%。在以后的淡储工作中,供销社农资企业仍将继续努力,圆满完成淡储任务,稳定国家肥料价格,保障生产用肥。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七大为三农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农资行业而言,2008年将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一年。作为沟通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桥梁,作为国家调控化肥市场、保障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供销社农资系统将一如继往、勇挑重担,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流通产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便民惠农,拉动农村消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