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福州重振花茶产业生产线旅游或可行


  福州素有“茉莉之乡”的美誉,福州的茉莉花茶曾经名扬海内外,如今茉莉花茶生产日渐式微,如何振兴茉莉花茶?近日,福州市政协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小组,3次赴长乐、闽侯等茉莉花茶生产企业和基地进行调研,为振兴福州茉莉花茶支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福州市茉莉花茶厂达到近千家,仅城门镇就有400家以上,全市总产量达到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产值超过15亿元。如今,福州的茉莉花耕地从最高峰的7万亩种植面积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万亩,仅占全国的6%左右,不少茉莉茶商日渐萎缩成了外地茶叶的加工工厂。福州茉莉花茶究竟缘何风光不再?

  据分析,由于茉莉花原种植区域如城门、新店等地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已无地种植;适合种植的海拔200米以下的城市发展不到的边远区域,农民又未种过,担心风险,因而茉莉花基地日益萎缩。再加上,近年来,外地一些茶商不重视花茶加工质量,偷工减料,给花茶销售带来不良的影响,一些低档花茶基本没有花香,促使部分消费者开始舍弃茉莉花茶。同时,不少个体茶厂采取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手法进行经营,管理部门未及时加强管理,使福州花茶的市场总体质量和形象下降,销路逐渐走低。

  针对这一现状,福州市政协委员建议,福州应尽快成立福州茉莉花茶振兴工作小组,重塑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做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让福州茉莉花茶香飘四海,成为美丽福州的重要名片。

  他们建议由福州市科技局把福州茉莉花茶列为重大专项研究,对福州茉莉花茶的保健功能进行研究,争取发现新的特殊保健功能,同时创出优质高效的新工艺、新品种以及茉莉花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打开福州茉莉花茶的升值空间。

  他们还建议集合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成立福州茉莉花茶协会,通过协会自律、政府监管以及百姓监督,规范福州茉莉花按照标准生产。出台优惠措施,鼓励茉莉花茶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创造品牌效应,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由福州市农业局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研究福州三坊七巷名人文化-茉莉花茶文化-船政文化旅游相关线路,在三坊七巷、鼓山等福州市知名景点推广知名品牌茉莉花茶,打造茉莉花园-茶园-茉莉花茶厂这一旅游新线。(陈佳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