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换化肥、稻谷换薯种、农资打“白条”,这是广东省开平市供销社下属金鸡供销中心社去年为农服务亮出的“三件家宝”。实践证明,该社在服务“三农”中采取与农户实物互换和“秋借春还”等措施,成功地实现了供销社与农户双赢的目标。一是帮助农民推销了农副产品,及时解决农户发展生产缺乏资金的燃眉之急;二是拓宽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领域,提升了供销社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体现了供销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与作用。金鸡中心社在为农服务中使出的新招,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和政府的好评。
前年夏季,金鸡中心社在送肥下乡的过程中,得知当地农户种植的花生大获丰收。然而,广大农民兴奋之余,却被少有客商问津和产品无销路所困扰。花生丰产能否丰收,这是当地农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当时正值夏种急需用肥的黄金季节,不少农户面对满仓的花生一筹莫展,大家正为筹不到购买各种肥料款而发愁。面对这种情况,金鸡中心社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该社领导认为,及时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是基层供销社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在没有摸清花生销路的情况下,毅然贴出“安民告示”,采用“差额兑现”的办法,用农民种植的花生换取供销社的化肥。消息一传开,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广大农民兄弟喜出望外、奔走相告,纷纷拿出自家的花生,赶往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进行实物对换。当地农民不仅换回了自己适用的化肥,还从中获得了一定数额的现金,难怪当地群众称金鸡中心社是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去年又是水稻丰收年。前年冬天,金鸡中心社根据当地土壤特点和农民的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经济作物,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保底价收购” 的模式创办基地100亩,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成功地带动了周围60多户农民种植500多亩。经过金鸡中心社无偿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其他服务,农民种植的马铃薯普遍获得了好的收成,平均每亩纯利在1800元以上。凡是与供销社合作的农户都尝到了甜头,正准备放手大干一场。但天有不测之风云,由于北方气候原因,加上各地需求大增, 南下的马铃薯种子一度吃紧、供不应求,价格也就自然猛涨了。面对这种情况,不少农户对是否继续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开始犹豫了,对此,金鸡中心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不挫伤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金鸡中心社又实施了为农服务的第二招——用稻谷兑换马铃薯种,一方面帮助当地农民推销了部分丰收的稻谷,另一面为农户提供了优质的马铃薯种子,这一做法同样得到了农民朋友的普遍赞扬。在金鸡中心社的帮扶下,金鸡镇和周边地区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规模化和产业化种植马铃薯的格局正在当地形成。目前,播种工作已全面完成,大面积的绿苗已破土而出,预示来年又是马铃薯的丰收年。
解决大面积的马铃薯种子和种植后,紧接着就是加强田间管理,具体工作是抓好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只有这样马铃薯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够秆粗薯大。金鸡镇是革命老区,当地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在短时间内靠农民自筹资金购足所需的化肥农药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不误农时,确保农民种植的马铃薯丰产丰收,金鸡中心社在农资经营中又出新招,他们为当地有需要的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大开方便之门,尤其是对经营大户、种植专业户,他们在生产中需要多少农药化肥,只要在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写上一张白条子,并可以提取各自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待马铃薯收获后再进行结算。金鸡中心社在农资供应上采取“秋借春还”的做法,有效地拉近了供销社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供销社的诚信度和亲和力,又使农民的心与供销社贴得更紧。通过上述一系列努力,目前,金鸡中心社与当地农民关系密切、相处和谐、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