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与贯彻全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结合起来,与落实全国总社关于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与推进浙江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在武装头脑、完善思路上下工夫,在指导实践、破解难题上求实效,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
实践不断发展,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对浙江供销社来说,进一步拓展解放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浙江供销社改革起步早,积累和形成了一些比较优势,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社有经济的规模和质量相对较好。但随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要求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积极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不断开创供销社工作新局面。着重要把握好三个“有机统 一”:
一是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遇到任何困难,发展的意识不能淡化,发展的热情不能降低,发展的干劲不能减弱。加快发展,不应该是追求数字、虚夸浮躁的低水平扩张,更不能走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路。强调加快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好字优先”这个本质要求,就是要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发展环境,在推进供销社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协调,更加注重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的保证。
二是服务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根本指导思想,供销社的“合作社”性质发挥得越完善,为农服务职能体现得越充分,发展前景就越广阔。但是,供销社“经济组织”的属性又决定了它的服务是通过“经营活动”来体现的,是以效益、实力作为保证的。因此,要把改善服务和搞好经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讲“对社员不以盈利为目的”,也要讲“其他经济活动实行企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回答好这样一个命题:改善服务、搞好经营必须讲效益,不能脱离了服务讲效益,也不能搞无效益的服务,必须把为农服务与提高效益统一起来。
三是突出主业与多元发展的有机统一。统筹农村和城市、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供销社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就浙江而言,要特别重视处理好主业发展与多元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立足农村市场,大力发展涉农业务、涉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组织农民和农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发展主业不是封闭发展。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市场要素转移加快,企业扩张需求增大,中外零售业的竞争已在农村展开。我们要看到潜伏的危机,增强调整结构、拓展发展空间的紧迫感,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巩固发展涉农业务的同时,积极稳妥地走适度多元发展的路子,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同时建立可持续性的反哺机制,形成社企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坚持为农惠农,健全服务体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紧密联系省情、社情,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具体要实现“四个新”:
一是网络建设要有新优势。要按照“连接城乡、供销并举、综合经营、系列服务”的要求,抓龙头,集中供销社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具有较大规模、较高层次、较强辐射力的省级和区域性大型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省级龙头企业为主轴,区域性龙头企业为骨干、超市门店为基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网络体系。2008年计划新发展农资和生活资料连锁网点1500家,总数达到1.3万家。抓配送,加强物流设施和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全省39家配送中心规范化运作水平,提高网络实际控制力,保证商品质量安全,确保配送率达到100%。抓项目,优化财政资金投向,着力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网点和市场,重点抓好与印度塔塔集团茶叶产业合作、10个区域性重点农批市场升级改造等项目。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86家,收购网点2500家。2008年争取全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1500亿元,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利润11亿元。
二是合作要有新活力。联合与合作是供销社的本质特征。不仅要有组织上的联合,更要有经济上的联合。目前,浙江供销社系统领办的1000多家专业合作社中,70%与供销社有产权联系。今后一个时期,要在继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农户覆盖面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产权设置、管理制度和分配机制,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链延伸。同时,积极组建以服务和产权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再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加强与其它各种经济成分、各类经济组织、各类经营主体的联合与合作,积极构建新的合作格局,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三是服务要有新平台。农业组织结构的现代化是通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目前各类合作组织普遍发展的条件下,需要改善现有的服务格局和模式,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服务组织资源,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平台。“三位一体”平台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农资和日用品供应、农产品营销、信贷供给等服务,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为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推广、信贷担保、政策落实等农业公共服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助于促进市场与政府的资源整合、条与块的资源整合和条与条的资源整合,促进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服务增加数量、转变方式、提高效率。供销社参与“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服务“三农”的应有之意,也是自身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下一步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扩大到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
四是联合要有新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封闭、弱小的网络体系最终难逃被“通吃”的结局。因此,必须把加强联合放在关系供销合作社生死存亡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系统联合。首先要建立政策导向,集中力量扶优扶强,2008年省社将集中5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与供销社产权连接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对网络的支撑作用。其次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手段、企业主导来推进联合,既要借助行政推动,又要避免不切实际的“拉郎配”。要把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同加强系统联合统一起来,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系统不同层次相互融合、扩大合作。要打破系统、区域限制,通过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积极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要妥善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共赢发展。
坚持强化保障,增强发展动力
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既要突出供销社的主体作用,又要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制度的保证。当前要继续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好基层、稳定队伍。基层就是基础,供销社基层组织是供销社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以恢复流通服务功能为重点,完善基础服务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一批强社和中心社。要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与供销社的产权联结,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组织使其成为供销社的成员社,壮大供销社组织基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按照“合作求发展、联合兴‘三农’”的要求,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拓展综合服务功能。要加强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和农民培训工作,发挥农村中介组织和各类人才的作用。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意见》精神,切实解决县联社机构编制和人员身份问题。
二是积极争取各项支持政策,营造发展环境。近几年来,供销社地位作用逐步显现,党委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省供销社获得财政扶持资金3570万元,2008年争取达到5000万元。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用活用好各项支持政策,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为我所用,提高效益,切实发挥政策特别是财政支持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几年努力,使供销社的网络建设、项目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一个大的发展。
三是优化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要积极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加快从经营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逐步构建起履行公共服务与讲求经济效益相统一、社有资产引导与公共财政扶持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更好地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加快制定企业新一轮发展战略,搞好产业规划,扩大资源配置范围,完善体制机制、用人、利益等方面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社有资产监管体系。
四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要狠抓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坚决反对抓而不紧、抓而不实、坐而论道的不良现象,踏踏实实地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