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7年来一直从事着蚕桑事业,他,十几年的时间一直在建立和推动着蚕业合作社的发展,他,把一个合作社由最初的只有几户社员发展到7.5万户,他革新和推广了30多项蚕桑新技术,他就是东台市民星蚕业合作社理事长——丁志用。
“一个用脚量出来的合作社”
丁志用是江苏东台人,在全国的蚕桑业是个名人,他的技术创新和理论水平业内人士有目共睹,问及办合作社酸甜苦辣,他的故事有“一大筐”:“从小家里就养蚕, 对养蚕业很熟悉,大学也是读的蚕桑专业,特别喜欢这个行业,毕业后到现在27年了,一直从事这个,很喜欢。”说起这些来, 丁志用神采飞扬,对蚕桑事业的热爱,写在脸上。
1997年丁志用出任东台丝绸公司总经理。从事蚕桑工作多年的他,对蚕农很有感情,他开始思考,农民种桑养蚕,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怎么样才能让公司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呢?于是他开始摸索建立合作社,他带领四个技术人员跑遍了东台20个镇的蚕农家。“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最远的蚕农家坐上汽车要三个小时才能到,到了之后我们先和他们联系感情,然后给他们讲养蚕的一系列技术,讲加入合作社的好处,一开始,农民根本不吃你这套,我们就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工作、去沟通,当把这20个镇一遍一便地跑下来以后,农民被我们的真诚感动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的技术确实对他们有用,因为蚕农是实用主义者,只有利益才能吸引他们。那个时候为了办合作社,要住到农民家里,有的时候,从种到收,一住就是两个多月,蚕农都认识我。我们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技术服务,在这些准备工作做得 比较充分以后我们的第一个合作社——梁南蚕业合作社终于成立了!”蚕农谁家住在哪里,养蚕规模多大,能收多少蚕茧,那时没有谁比丁志用更清楚这些。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良好的服务,丁志用就这样“用脚量出了一个蚕业合作社”。这些年,他去蚕农家究竟有多少次,乘车和步行一共走了多少公里的路,他早已经记不清了,他记得的是合作社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了。
“贸工农要一体化发展”
关于合作社,丁志用想得多、看得远,他站在把握农业产业化整个链条的宏观方向的高度,带领东台的蚕农探索出全国推广的“合作社+公司+工厂+农户”的茧丝绸产业化模式,建立起贸工农利益共同体,“只有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才有希望,农民才有出路,单凭一买一卖是改变不了农民的弱势地位的。” 丁志用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东台蚕业专业合作社1998年开始试点,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只从事购销的合作社,而是与公司及工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司需要品质有保证的蚕茧、有稳定的货源,蚕农需要有订单保证他们的收入,这中间最好的连结方式就是合作社!而工厂深加工对蚕茧质量必定要求得更高,农民也需要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加收入,所以公司、工厂与蚕农一定要结成利益共同体!”丁志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2年以民星公司为依托,20多个镇蚕桑站、11家缫丝厂和20个区域蚕业合作社、部分养蚕大户共同组建起东台市民星蚕业生产合作联合社。各经济区域的20个蚕业生产合作社又以茧站辐射区域组建了50个合作分社,合作社涵盖了整个产业链。合作社的成员在以蚕农为主体的基础上吸收了东台市蚕桑技术部门、龙头企业、蚕茧收烘站、缫丝加工企业,以合作社为经济纽带和利益载体,整合了产业链各方力量。
合作社对蚕农的蚕茧实行保护价收购的政策,并保证蚕农养蚕收入不低于粮棉并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在茧价较高时,每担鲜茧蚕农、公司各提出10元,专户储存,用于自然灾害和市场突变的情况下对蚕农进行补贴。截至目前,民星蚕业专业合作社给合作社社员二次分配5960多万元,让利给工厂5310多万元。通过实施“育强中间(龙头企业)、拉动两头(生产和加工)”的战略,有序地理顺了产加销关系,强化了产业链之间的联结,出现了全行业生产发展、秩序稳定、市场繁荣的良好局面。
“时刻保持创新的状态!”
在蚕桑业摸爬滚打了27年的丁志用,做过蚕种场技术员、业务副场长、东台市科技协会副主席。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后,民星蚕业生产合作联合社改组为规范的蚕业专业合作社,丁志用被大家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同时兼任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如果说东台的蚕桑事业是个大舞台,那么丁志用就是舞台上的主角,怎么才能演好不同的角色,用他的话来说,只有四个字,那就是:科技创新。丁志用认真钻研蚕桑的技术,在创办合作社的过程中,他革新和推广了30多项新技术、新品种,家蚕良种高产成套繁育技术使良种繁育系数提高了25%;桑树一步成园栽培技术使桑园达产周期从三年缩短为当年投产当年增效;推广“全龄25天经济养蚕法”提高蚕茧单产5斤以上;类似这样的技术创新还有很多。他还创建了科研开发基地,实施了“茧丝绸一条龙增效技术开发”、“万吨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等30多个省部级科技开发推广项目,累计争取技术开发资助经费3000多万元,贴息贷款1.5亿元。
“和蔼可亲的致富带头人”
丁志用的人缘好,没有领导的架子,同事不是称呼他为总经理、理事长,而是亲切地叫他:“头儿”。他们说,和这样的头儿干,我们放心,同时更有信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东台市桑园面积已从6万亩发展到15万亩,年生产蚕茧40万担,每年保持递增20%以上,蚕农养蚕年收入达到5亿元,贸工农三业产值突破16亿元,创利税1亿元。
蚕农称丁志用为“和蔼可亲的致富带头人”。他们对合作社很信任,而这种信任推动了合作社顺利地发展壮大。“订单农业下,合作社平均履约率只能达到70%,我们合作社蚕农的履约率达到90%。”丁志用很得意。这样高的履约率是丁志用带领合作社用优质的服务换来的。他坚持走科技兴蚕的路子,每年支付300多万元用于技术推广和推动生产发展,建立了研发基地每年组织培训、轮训员工,对蚕农组织实施了“三万工程”,即:“万人培训”、”万户示范” 、“万名标兵”工程,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推广。
他还创新服务载体,成立了专业化“为农服务队”,对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由民星公司和东台市蚕桑管理中心牵头成立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组建了400多人的社会化服务专业队伍,实行包片联户、酬劳挂钩、包发种张数、包技术辅导、包蚕种产量、包亩产效益。合作社为全市蚕农开展了“蚕种统一供应、桑园统一治虫、蚕室统一消毒、小蚕统一共育、物资统一配供、技术统一辅导”的“六统一”优质服务。
丁志用的一次经历让他很难忘,有次市里领导去合作社视察,问现场的蚕农,蚕茧价格高于合作社收购的价格时,为什么还把蚕茧卖给合作社,蚕农激动地回答:“合作社的服务太好了,如果我们把茧卖给别人,那我们就是没了良心了啊!”这样的认可,让丁志用发展蚕业合作事业的劲头更足了。“我希望中国成为世界上的茧丝绸大国、强国!再次恢复历史上的辉煌!”
丁志用说这是他一辈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