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嘉德2007年度总交易额居首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近日公布了其2007年的公司业绩,全年总交易额超过17.48亿元人民币,继续稳居中国内地拍卖企业榜首。中国嘉德2007年全年共举行了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当代艺术、影像艺术、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等几大门类在内的60个专场拍卖,上拍件数超过2.3万件,总成交件数超过1.8万件,总成交率高达78%。

  人气买气双旺,品牌魅力看涨

  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中国嘉德在继续保持领军地位的同时,依旧续写着辉煌,十余年的深厚积淀再次赢得了市场的积极肯定。回顾中国嘉德2007年的拍卖会,可谓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无论春秋大拍还是“嘉德四季”,都聚集了非常高的人气和买气,拍卖现场气氛热烈,好评如潮。与之相辉映的是,中国嘉德的拍卖成交额也屡创佳绩。2007年春拍中国嘉德共上拍拍品5600余件,15个拍卖专场总成交额超过6.06亿元人民币;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创纪录地设立了19个拍卖专场,总成交额超过6.98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秋拍增长了近56%,创下了中国嘉德历年秋拍的最好成绩。此外,2007春拍的“静观居藏傅抱石、张大千精品”和07秋拍的“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精品”、“丹青铸颜斋藏明清书画精品”三个专场均实现了100%的成交率。

  作为中国嘉德独创的拍卖形式,“嘉德四季”拍卖会在2007年继续稳步发展,无论在拍品质量、交易规模还是成交总额等方面,都高居同类拍卖会首位,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品牌魅力已经深入人心,并显示了旺盛的活力。 

  世界纪录不断,坚持精品走强

  中国嘉德2007年的拍卖会现场,可谓气势如虹,亮点缤纷,各个门类都屡有精品亮相,经典作品屡创天价,在高涨的人气支撑下,新的世界纪录在中国嘉德的拍场上不断诞生。

  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的“邮品钱币铜镜”专场拍卖成绩斐然,连破世界纪录:一枚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背嘉禾壹圆银币金质呈样试铸币以616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钱币拍卖世界纪录;一张“宣统辛亥年陕西官银钱号拾两”纸币以69.44万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单枚纸币拍卖世界纪录;一枚“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钱币更是以134.4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由中国嘉德保持的中国古钱币拍卖世界纪录。

  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更是创下三项世界第一:国宝级珍品明代仇英《赤壁图》拍出795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不仅创造了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也标志着中国绘画作品的拍卖成交价首次超过一千万美元级别;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十锭)以44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中国古代文房用品类拍品的世界纪录;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的成交价达156.8万元人民币,创下了银锭拍卖的世界纪录。

  除创纪录作品外,中国嘉德的其它精品均取得了不俗的拍卖成绩,陈逸飞的成名巨作《黄河颂》在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上以4032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不仅创下了陈逸飞本人油画作品的最高价,也刷新了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靳尚谊的《画僧髡残》,以1600余万元的高价成交价,刷新了画家本人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清雍正时期的绿地纷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成交价2643万元人民币)和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湘山野录三卷续湘山野录一卷》(成交价459.2万元人民币)也都拍出了各自门类的上佳成绩。

  首创国际合作,引领拍卖趋势

  在拍卖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国嘉德不断开拓创新,寻求突破,积极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拓展更广阔的交易渠道。作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里程碑,中国嘉德于2007年初接受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委托,陆续拍卖其馆藏瓷器及中文古籍,开创了中国拍卖公司接受海外博物馆委托之先河。2007年3月,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瓷器在嘉德四季第九期拍卖会上首度登场便不负众望,21件拍品均以超出平均估价七倍之多的高价全部成交;在接下来的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上,精选的18件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中国清早期瓷器再次悉数成交。由于这批瓷器曾为博物馆收藏,有着明显的文化增值效应,其成交价格均高出同期相仿瓷器的拍卖价格数倍。

  在瓷器拍卖大获全胜的基础上,中国嘉德在2007年9月的嘉德四季第十一期拍卖会上开始拍卖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中文古籍。此次“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中文古籍” 专场表现更是抢眼,285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高达635万元人民币。至此,波士顿美术馆委托中国嘉德拍卖的两大类别的316件馆藏精品全部拍出,总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为中国拍卖行业首次接受海外博物馆委托拍卖的创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中国嘉德对美国波士顿馆藏精品的三次拍卖,不仅使国内藏家看到了真正的博物馆馆藏精品,也为国内博物馆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