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08年化肥市场步入艰难期

本报记者 师 容

  目前是农闲季节,但是化肥市场并未随之“清闲”,虽然化肥价格的上涨势头已有所减缓,但是2007年化肥市场遗留的问题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2008年化肥进出口税率已经公布,国家的用意很明显,限制化肥出口,保证国内生产所需,但是国家相关的政策能否在2008年起到预期的作用,化肥市场能否保持有序的竞争秩序,目前人们众说纷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世界硫磺价格持续高涨,生产成本又推波助澜,那么未来的化肥市场走向究竟如何,谁都难以下结论。尽管国家关税政策出台,限制出口,但是价格是否能够回落还很难说,毕竟成本的负担无法消化。即便是价格回落也不会长久,因为谁也不可能亏本坚持。而且估计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成本上升,再加上国家紧缩银根的政策,没有实力的企业将很难组织生产,目前国家紧缩银根的政策已经显示出了影响,一些企业因为资金紧张,贷款困难,即使贷款成功,利率太高,成本加大,组织生产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实际供应量能否达到预期,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企业在原材料高成本和市场接收能力低的双重压力下将步履艰难。

  面对高肥价,农民减少高价肥料的用量的趋势已渐见明显。四川开元集团总裁赵思俭分析说,目前市场已有趋势,因为化肥价格的普遍上涨,生物肥与有机肥的用量逐渐增大,因为有机肥的比价要低于现行化肥的价格,明年的市场还会面临新的问题。

  浙江农资集团总经理郑军认为,2007年遗留的成本压力使得经销商也是亦步亦趋,目前农民还没有真正开始用肥,高价的肥料大量都在经销商的手中,如果农民接受不了高价的话,那么经销商可能就要面临亏损的困境。

  目前生产商、经销商、农民都各有各的难处,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从2007年七八月份市场低潮到十月份价格飞涨,市场的变幻无常给企业敲了警钟,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了趋势的艰难,2008年乃至今后两三年的农资市场,将会更加艰难,市场在国内原料市场产能没有释放之前,国内企业将面临步步艰难的局面。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