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三个月的漫长等待之后,高位运行的尿素价格依然没有显现大幅下落的迹象。2007年圣诞节前夜公布的尿素出口关税变更,远没有业界早期猜测的那样剧烈。从市场表现来看,关税变更对当前的市场走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还有两个多月就要进入2008年用肥旺季,零售市场已经开始零星启动,留给消费者和经销商等待、观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接下来的两个月将决定经销企业和消费者2008年春季用肥高峰期的利润厚薄和生存状况。
国际需求不旺致出口锐减
2007年,在欧美国家即将进入圣诞新年假期的时候,国内厂家接受的尿素出口订单锐减,这与采购方休假有关,更与国内、国外贸易双方对2008年新关税的担心相关。新关税公布之前,买卖双方都持观望态度。然而,新关税出台后,国外买方的观望态度依旧,国际贸易的订单并未恢复到2007年12月初的水平。
多数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资深人士认为,参考目前的国际价格,现行30%的高出口税率,虽然远高于2007年12月份15%的税率,但是依然不足以抵挡尿素的出口利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李占海告诉记者,“按照现在的国际价格计算,关税对尿素出口的影响不会很大。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更有吸引力,企业依然有出口动力。”
然而,近期的表现却是,国际订单数量锐减。业内人士坦言,大额尿素出口定单几近为零。青岛汇川进出口有限公司丁经理预测,短期内,尿素大量出口的可能性不大。国际买家2007年10-12月份集中采购量较大,完全可以满足短期内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尿素价格依然偏高。两个因素,共同导致国际买家采取观望态度。从目前来看,2008年1月至3月,尿素出口量不会大幅增加。”
某国际贸易商的业务代表丛先生与丁经理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2007年底尿素价格由低走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际采购量集中释放。以现在的价位,价格进一步提高的话,无论对买家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都有压力。但是,假如肥料价格进一步走低的话,也不一定会导致国际销量走高,“买涨不买跌”在国际市场也经常上演。目前,价格处在市场调整时期,所以无论从国际需求还是从储备角度来讲,短期内尿素不会有大的出口订单。
淡储成价格拉升首要动力
在新关税税率之前,国内尿素价格曾小幅回落。近日,尿素价格又出现小幅攀高。业内人士坦言,国内需求成为支撑尿素高价运行的首要原因。
2007至2008年度,中央化肥淡储总量为800万吨,其中尿素在各地区储量中的比重介于40%-60%之间不等,总量约为400万吨。往年10-12月份,承储企业大多已经开始承储,然而今年却不如往年。截至目前,承储企业的尿素储量数量极低。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尿素价格偏高,二是由于上一年度淡储亏损给承储企业带来的“备货恐惧症”。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尿素承储量不足任务量的20%。然而,根据合同规定,承储企业必须在2-3月份满仓,达到承储任务量。于是,进入1月份以后,承储企业不得不开始四处采购,在2月份实现满仓。粗略估算,承储企业短期内对尿素的需求达300多万吨。
另一方面,在国家淡储系统之外,尿素存储数量也低于往年。某国际贸易公司经理对于出口数量的预测不同于多数专家或者政府机关预测的400万吨出口量,他认为,2007年尿素出口数量将远远突破400万吨大关,现在官方的统计结果还未公布,但如果实际出口量真的像这位经理预测的那样,这意味着政府招标系统之外的尿素储量就不容乐观,它们的市场需求也将在短期内激发。
在这种强势需求的带动下,如果集中进货,可能导致国内尿素价格急剧上升;国内尿素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或者走高,也就不难理解了。丁经理认为,国内尿素价格在春节之前会比较稳定,维持在现在的高价位水准。
然而,以中国尿素产能衡量,300多万吨的需求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供应紧张,一个月的生产,应该基本可以满足淡储的需求。在此之后,国内市场可能再次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
目前,经销企业的备货量不大,备货积极性也不高,多数经销企业认为,2008年用肥旺季尿素价格不会走高,在旺季来临之前,尿素价格会有一个走低的过程。李占海也建议,“第一季度国内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对于经销企业来说,目前购货确实存在高风险,建议企业谨慎行事。”
丛先生认为,正常情况下,尿素每月出口40万吨,对国内市场供需平衡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只要国际需求不集中释放,国内的供需关系就不会产生大的波动。从目前情势来看,国际采购集中放量的几率不大,国内供需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丁经理认为,如果有尿素出口订单的话,也可能是大颗粒尿素,而不会是小颗粒尿素。
旺季来临前的这两个月,显然是考验公司业务经理耐力和眼力的时候了。能否认识到价格走势的大局,是否有耐心等待市场低价的来临,将决定性地影响着尿素经营企业2008年的第一个盈利季节。
其实,中国的化肥市场依然并未完全放开,政府宏观调控对肥价走势产生着直接甚至主导性影响。从大的宏观政策观察,允许肥料价格走高的因素明显居于劣势。据财政部主管人士透露,2008年尿素出口的三阶段关税,分别对应备肥、用肥旺季和用肥淡季三个阶段。业内人士推测,三阶段关税显示,政府对尿素出口的拦截重点显然在四至九月份,对应的拦截货源是三月中旬至九月上旬的尿素产品。根据关税调节惯例,在需要的时候,财政部不排除对关税随时作出调整。
于是,尿素价格调节的核心问题是,主管部门的尿素心理价位在哪里?何时会介入市场,调整政策如何?从多个渠道透露的信息显示,国内尿素企业近期向中央主管部门提交了新的最高限价建议,提议将尿素中准价从1500元/吨提高到1600元/吨,并允许有15%的浮动。根据多年的惯例,主管部门批准的新价格只会低于建议价格,绝对不会超越或达到这个价格。
肥价波折呼唤管理改革
2007年,尿素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市场的稳定,也引起了改革管理制度的呼声。
2008年三阶段尿素出口关税制度,是改革化肥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夏英彪与山东联盟化工总经理孙德亮认为,与其采用三个税率,不如维持全年统一税率,这样就可以避免企业季节性储备和急剧出口,避免市场剧烈变动,规避市场的不稳定性,最终维护农民的利益。综合现阶段淡旺季税率,全年出口税率固定在25%为宜。
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尿素产能严重过剩,并且依然有新的产能设备不断投资建设。以西北六省为例,据中石油化肥事业部调查,该地区2007年尿素需求为318万吨,年产能为550万吨,在建产能为512万吨,2009年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
据国际肥料协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国际尿素市场将实现供需基本平衡,最近几年的供不应求局面将得到根本改变。在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中国尿素出口关税制度该走向何处?在近期召开的氮肥行业营销会上,与会代表普遍关注,2009年及以后的关税税率该如何变化?赤天化的戴选忠总经理认为,尿素出口关税不妨施行税率与出口量联动制度,这样才可以有效控制出口数量,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认为,2007年初提出的尿素期货,也是调控市场价格的有效手段,希望政府能尽快推出尿素期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