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湿度调好 棚菜病少


  大棚蔬菜病害的发生,与棚内湿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棚菜生产是在人为控制的局部环境中进行的,棚室水汽不易散失,常造成棚内湿度过大,使棚膜上凝结大量水滴,不仅不利于透光,而且还为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必须采用调节措施,控湿防病。

  1.覆盖无滴膜。棚室由于内外温差较大,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结露分布均匀面广,因而滴水面大,增加空气湿度严重;而采用无滴膜后,表面虽然也结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增加空气湿度不严重。

  2.合理浇水。根据蔬菜种类和生育阶段浇水。在幼苗定植初期,除浇好“缓苗水”外,在开始发棵期间应适当控制浇水。棚室内浇水不宜大水漫灌,可采用隔沟或隔行灌的办法,以减少水分蒸发面和土壤含水量,切忌大水漫灌。棚菜浇水后,应适时中耕锄划,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浇水后并适当放风,可大大降低空气湿度。

  3.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降低棚内水分的有效措施。在棚室内可采用大小行距相同,地膜覆盖双行的办法,浇水时沿地膜下的小垄沟内流入,地膜阻止了水分的蒸发,也就防止了浇水后棚室内空气湿度的大幅度提高。地膜覆盖这样既降低了湿度,又提高了地温,还可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棚菜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

  4.升温后通风排湿。在不影响棚室内温度及蔬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应加强通风管理。特别是晴天,棚内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棚室内湿度会很快提高,要根据情况及时通风,散发水汽。一般通风大小应根据其内温度而定,高于30℃时多通风,使温度保持在28℃-30℃,到温度降低到20℃时再闭风,切忌因通风导致温度下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大棚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白天50-60%,夜间80-90%。

  5.田间管理。在播种或定植后,都需要及时浇足水分,水渗入地下,就可以利用中耕和覆土的办法,保持适宜的土壤温度进而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病害的流行都有其自身的传播途径,在管理中可以人为地阻断这些途径,如芹菜菌核病、早疫病、斑枯病都是依靠水滴传播,注意在栽培中防止棚内水滴形成即可减轻病害流行传染。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播,因此,大棚菜应加强灭蚜防病。在寒冷季节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以利提高温度,到了中午和下午时再加大通风,排出湿汽。注意低温季节蔬菜发棵期适量控制浇水;果菜类第一批果实开始膨大时,要逐渐增加灌水量;结果盛期始终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棚内土壤含水量不能低于20%。

  (曹涤环  邓国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