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韩国冷库爆炸起火 12名中国公民遇难
冰火两重天的炼狱


 2007年10月19日下午1时21分许,江苏南京浦口泰山街道的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冷库发生火灾。火势很大,数十分钟便吞没数千平米的冷库屋顶,几公里外便可以看见浓烟。当消防车赶到现场时,却发现工地上唯一的消防管里没水,无奈消防队员只好用水带到一公里外取水。据悉,火灾可能是施工中引燃保温层造成的,火灾发生后还听到一声巨响,看到消防队员从里面抢出几个气罐。两小时后火势被控制,幸无人员伤亡。 中新社发 焦点

  2008年1月7日,韩国京畿道利川市一个冷库仓库发生爆炸起火,目前已经造成至少40人死亡,其中有12名中国人遇难,另有一名中国人受伤。这些人多数来自东北三省,但具体身份还有待核实。这起事故虽然发生在国外,但是面对近期国内发生的多起火灾事故,我们也不能轻松。毕竟,火魔不长眼,如果再不能吸取教训,下次受侵害的可能是我们自己。

爆炸发生在系统安装那一刻

  当地时间1月7日上午10时47分许,位于韩国利川市户法面柳山里的一冷冻仓库,在实施氨基甲酸酯发泡作业时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韩国警方称,爆炸当时,该两层的冷库中共有57名工人,包括冷冻设备人员、电器设备人员、空调设备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从事冷却系统的安装以及相关的维修工作。巨大的气流导致57人死伤,截至目前,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40人,另有10人受伤。

  据了解,这座冷冻仓库是一处物流中心,属于一个名为“韩国2000”的物流公司,位于韩国京畿道利川市,该市在韩国首都首尔以南80公里。该冷库刚刚竣工,原定本周末开张。

  由于大多数人严重烧伤,很难辨认,身份确认工作可能要利用DNA技术来展开。

  据一名烧伤科医生表示,送来的伤员中,四名为40%的重度烧伤,目前仍留在重症监护病房,还不能确定是否具有生命危险,要看日后恢复。

  大火发生前,工人们还正在地下室工作,安装冷却系统及相关维修工作。爆炸产生的大火一直燃烧到7日夜里。一位消防官员说,起火前,仓库地下室有爆炸发生。爆炸可能是挥发性物质起火所致。爆炸将地下室灭火设施全部摧毁。

  据了解,在事故中死伤的中国公民大都是在冷冻仓库按日计费的临时务工人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劳务输出公司。

  “目前中国伤亡人员的身份还在进一步确认中”,“人员的身份核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大部分人的烧伤程度非常严重,给使馆的核实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另外,韩方雇用公司掌握的临时务工人员信息也有限。(安   讯


为什么冷库也会爆炸起火

  要说爆炸,人们总想起高温环境和化学场所,可是这冷库爆炸似乎就不常见了。那发生在韩国利川的这起冷库爆炸火灾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当地警方1月7日成立了由51名警官组成的火灾调查小组,目前正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据调查,在堆满易燃物的仓库里,工人们对排管设备进行焊接工作是引发此次大火的主要原因。 

  据韩国警方和消防当局透露,当地时间7日上午10时47分,“KOREA2000”冷冻物流仓库地下1层的机器室内传出强烈的爆炸声,同时发生了火灾。事发当时,有57名职工正在地下1层进行布置电线和向冷冻设备注入致冷气体氟利昂的作业。火苗和油蒸汽接触后,引发了连环爆炸。四处飞溅的火花点燃了建筑物内的装修材料夹芯板以及工作之后剩下的聚氨酯泡沫板。

  但是这起事故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除了爆炸、起火来势汹汹外,还因为大量的可燃物、匮乏的消防设施、特殊的建筑结构等。

  大量的可燃材料

  官方消息称,是在实施氨基甲酸酯发泡作业时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的。首先,这个氨基甲酸酯泡沫就是可燃材料,而且在燃烧时会散发大量的毒气。另外,据生还者和目击者透露,工人们到冷库内部工作的时间是早晨8时左右。工人们大都属于电力、冷冻、清洁企业的计日工。当时,地下仓库中堆满了油蒸气、氟利昂气体、氨气、聚氨酯泡沫等易燃的化学物质。

  由于这些大量可燃物的存在,导致火灾迅速蔓延。据了解,火灾于上午10时50分前后在地下一层的机器室内发生,当时工人们正在堆满易燃物的仓库里对排管设备进行焊接工作。火势开始蔓延后,工人们全都开始往仓库外面跑。逃离火灾现场的一位生还者说:“短短4~5秒的时间里,火苗就席卷了整个仓库。”

  灭火设备根本没有启动

  据生还者回忆,事发时,仓库里的洒水装置成了无用之物。消防当局表示,发生爆炸时,连接洒水装置的小管子断裂,使其无法启动。而火苗和油蒸气接触后,引发了连环爆炸。四处飞溅的火花点燃了建筑物内的装修材料夹芯板以及工作之后剩下的聚氨酯泡沫板。用作仓库装修材料的夹芯板和聚氨酯泡沫板等被引燃后,又发出了毒性非常强的气体。参加灭火工作的一名消防官兵说:“工人们几乎不可能在吸着有毒气体的状态下找到出口。”正是火焰和毒气的双重作用,导致人们无法及时脱离现场。

  消防设施不完善

  按照消防安全要求,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报警系统就会响起,内部广播也要及时做出通知,要求相关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但是遗憾的是,据生还者透露,发生事故当时,该建筑物内没有发出警报,也没有广播通知。所以很多人并无法及时感知到即将到来的危险,贻误了逃脱机会。

  “密闭”空间导致救援无法进入

  这起事故造成如此严重伤亡的原因还包括建筑物的特殊结构。由于冷库位于地下,当消防车抵达火灾现场时是上午10时55分左右。214辆消防车、622名消防官兵、警方2个中队和交通机动队等大规模出动灭火。但是,由于特殊的建筑结构,消防官兵只能在外部展开灭火工作,直到下午2时,3个多小时过去了,消防员仍然无法进入建筑内部进行灭火。因为,该仓库的结构是:只有出入口所在的正面露在地上,地上是用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其他墙面都在地下,而且没有面向外部的窗户或换气口。

  利川消防署的一位相关人士说:“虽然火势迅猛,但能喷水的地方只有出入口,所以花费了很长时间灭火。”

  我国内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故。2007年10月19日下午1时21分许,发生在江苏南京的冷库火灾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可见冷库爆炸起火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而韩国这起事故导致数十条人命就这样没有了,可恨可叹。

  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冰火两重天的炼狱,不需要再有人去经历。 (李彩琴


中国劳工何以进入韩国

  继2007年2月位于韩国丽水的外国人收容所发生火灾造成8名中国人死亡后,韩国再次发生13名中国人死伤的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对在韩中国人生存现状的关注。

  根据2007年4月中国商务部与韩国劳动部代表两国政府主管部门签署的《关于输韩劳务人员的谅解备忘录》,中韩雇佣制劳务合作必须由政府机关或公共机构直接实施,任何企业、中介或个人不得介入。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这12名遇难同胞获取工作的途径,极有可能是“不合法”的。而在韩国,非法劳工并不鲜见,每年都要遣返各国十几万名。资料显示,韩国的非法劳工大都拿着比当地人更低的薪水,而且没有保险等劳动者应有的福利——那意味着一旦出现死伤事故,非法劳工的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

  中韩自建交以来,两国人员交流日趋频繁,大量中国人到韩国发展。在韩国华人区,随处可见“为您安排工厂、农场、饭店、旅店等工作场所”、“搓澡按摩专门介绍所”等广告,这些招聘广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人的工作去向。

  据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由于大批劳工的涌入,韩国对外劳务市场一直比较混乱,许多劳工都从事着重体力劳动。

  由于中国朝鲜族人与韩国人存在语言相通的便利,他们当中还有人在韩国有亲属,因此在韩国谋生的中国朝鲜族同胞占在韩中国公民的大多数。韩国行政自治部数据显示,到2006年6月份,在韩国居住时间超过90天的外国人达536627人,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最多,共有247740人,朝鲜族有169995人。   (综  合

 

韩国媒体关注火灾

  韩国利川冷库爆炸发生之后,当地媒体纷纷出动采访现场以及后续处理情况。

  韩国媒体将此事归结于安全问题。《朝鲜日报》网站8日发表《当今韩国怎会发生如此落后型事故?》的社论写道:“再怎么落后也不能落后到如此地步,再怎么无知也不能无知到如此地步。业主和工程监督人员对安全问题麻木不仁造成数十人丧命。”

  “发生大型事故似乎成了韩国的不治之症。虽然事故类型和发生场所不同,但原因都是没有遵守本应遵守的基本安全守则。虽然是10年前、20年前的事,但现在情况并未好转。丧命的每一个人都带着令人气愤的缘由。如此轻视人命的国家即使经济规模再大也不能称之为发达国家。”

  据了解,韩国是大型火灾多发国家之一。据统计自1971年首尔大燕阁饭店发生重大火灾165人遇难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发生大型火灾13起,其中2003年2月18日大邱地铁火灾造成51人死亡,138人受伤,59人失踪。韩国媒体认为韩国屡次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安全被窒息”。      (东  方


聚氨酯泡沫(urethane foam)

  聚氨酯泡沫(urethane foam)是绝热材料,但同时也用作吸收声音的隔音材料等,是一种化学物质。只要把泡沫形态的“聚氨酯泡沫”喷洒在墙上,瞬间就会变成固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这种材料有一个缺点,如果聚氨酯被引燃,就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气。1999年发生的仁川市仁岘洞酒吧火灾中,也是内部装饰材料聚氨酯泡沫起火并产生有毒气体,造成57人死亡。

  聚氨酯材料也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好的保温材料。主链含—NHCOO—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类聚合物 。英文缩写PU。由异氰酸酯(单体)与羟基化合物聚合而成。由于含强极性的氨基甲酸酯基,不溶于非极性基团,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韧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粘合性。用不同原料可制得适应较宽温度范围 (-50~150℃) 的材料  ,包括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高温下不耐水解,亦不耐碱性介质。

  常用的单体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等。

  聚氨酯弹性体用作滚筒、传送带、软管、汽车零件、鞋底、合成皮革、电线电缆和医用人工脏器等;软质泡沫体用于车辆、居室 、服装的衬垫 ,硬质泡沫体用作隔热 、吸音、包装、绝缘以及低发泡合成木材,涂料用于高级车辆、家具、木和金属防护,水池水坝和建筑防渗漏材料,以及织物涂层等。胶粘剂对金属、玻璃、陶瓷、皮革、纤维等都有良好的粘着力。此外聚氨酯还可制成乳液、磁性材料等。

 

近期火灾事故一览

  2008年1月8日2时18分,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东江路一民宅发生火灾。据现场初步调查,火灾造成4人死亡(其中3名成年人,1名小孩)。

  2008年1月4日22时0分, 广西柳州地区来宾县象州县中平镇下谢官村一民房一间平房突然失火,致使房中3人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8年1月2日20时25分, 新疆乌鲁木齐市钱塘江路的德汇国际广场发生火灾,造成3人死亡。 

  2007年12月26日15时45分, 贵州铜仁地区沿河县泉坝乡新竹村思毛岗组一村民家中发生火灾,烧毁房屋3间,造成3名小孩死亡。 

  2007年12月12日8时, 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民西路69号温富大厦28层商住楼(1至3层为娱乐场所、商场,4至28层为公寓)火灾事故,截至12月12日14时50分,事故共造成21人死亡、1人重伤。 

  2007年12月12日5时15分, 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名典咖啡语茶厅发生火灾事故,大火在15分钟后被扑灭。经抢救,10人死亡、1人重伤、8人轻伤。过火面积约330平方米。 

  2007年12月8日5时0分, 浙江温州市瑞安市上望街道蔡宅村东新路4号一间6层民房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房主及其妻女共3人死亡。

  (资料来源:国家安监总局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