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因为创新,许多供销社越来越不像农民印象里的供销社;
也因为创新,农民心目中的供销社正是离他们最近、跟他们最亲的供销社

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报首席记者 郑劭清

  江苏省东台市范公供销社小杂粮购销协会组织农民分拣粮食。 本报记者 曲丽赢 摄

  前不久,吉林省前郭县农民周永成给总社有关部门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我想跟你们说说心里话:供销合作社给农村经济带来最大的活力,特别是(它的)网络遍及各村、各家,使农村没有信息死角……农产品要销售,质量是关键,希望供销合作社能把好质量、品牌等关口,让中国供销合作社走向全世界,繁荣农村经济。”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供销合作社为什么依然能够深受农民的欢迎?我们靠什么赢得市场、赢得地位?一言以蔽之:供销合作社要继续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市场取向、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为农服务

  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的王大伯在后山种了三亩水田,每到水稻抽穗时,他都要给地里追一遍肥。李坑供销社的职工了解王大伯的心思,为他备好三袋尿素,亲自蹬车送到了王大伯家。

  走村入户贴心服务,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一个特点。全国政协副主席、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指出:“供销合作社的最终目标是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改革要日益接近这个目标,而不能远离甚至背离这个目标。”坚持为农服务方向是供销合作社题中应有之义。

  农产品“卖难”让许多农民发愁。不过山东商河果农却不担心,该县供销社与农民签订最低保护价,八年内负责收购,对高出保护价销售盈利部分,供销社按15%-30%向果农返利。海南省供销社每年组织冬季瓜菜产销交易会,今年又组建海南农产品运销公司,邀请各省供销社举办订货会,帮助把海南的瓜菜销往内地市场,每年使农民增收上亿元。广东台山冲蒌供销社组织蔬菜专业合作社,提前介入到生产环节,引导当地农户种植冬瓜、尖椒、马铃薯等,通过订单农业方式推销蔬菜近3000吨,助农增收200多万元。

  为办成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地供销合作社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让农民得到实惠。新疆呼图壁县棉麻公司,以轧花厂为依托,吸纳100多户棉农和轧花厂组建棉花合作社,4年内向棉农按股金分红和按交售量返利125万元,平均每户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管理,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组建的专业合作社普遍设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监事会制度,在理、监事会成员中,农民代表分别占到了62%和66%以上。专业合作社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吸引农民社员参与专业合作社事务的管理,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素质。

  更多农民享受到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一大批农资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村级综合服务站等基层为农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测土配方、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专家讲座等多种便利服务到村入户,新品种、新技术、预约上门、热线咨询等多种服务方便农民,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河南商丘西马庄棉花专业合作社,组织专业技术员入村到户,指导棉农,使优质棉种植面积发展到2500亩,亩均单产皮棉80公斤。

  同时,供销合作社创办一系列社有企业、发展一批产业,也扩大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如山东潍坊乐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十多亿元,职工一万多人,处在一个小镇,不但吸收附近农民就业,还带动附近农民搞运输,办餐饮等服务业。

  坚持市场取向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供销合作社坚持市场取向,必须正视而不是逃避市场规律。实践证明,联合与合作是供销合作社应对竞争、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要我联”,到市场形势变化后的“主动联”,联合、合作在工商、商商、农商、研企间逐步推进。

  一批农资企业立足整合产业链,开始联合合作。山西省农资公司率先提出“上联工厂保资源,中联系统建网络,下联农户保市场”的经营战略,成为农资流通领域最早实践联合的企业。“苏农”参股南京“红太阳”,民营上市公司入股湖南农资,一些省、地级农资连锁配送公司相继加盟“中国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流通企业稳固货源、延伸网络、强化服务,实力不断增强。

  “新合作”选择系统内一些有较好基础的经营网络,采取以小代大的资金投入,合作或整体加盟等方式,以联合求双赢的发展模式,投资组建了江苏“新合作常客隆”、陕西“西果”、重庆“新合作联佳”等公司,形成联结14个省、拥有18家区域控股子公司、5.2万多个经营网点的流通网络,2007年预计经营额达120亿元。

  在坚持市场取向过程中,以县为中心、基层社为骨干、农村综合服务社和便民超市为终端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山东省莒南县供销社,连锁经营网络覆盖全县乡镇和村庄。供销合作社占全县日用品市场的份额由2002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52%,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份额由80%上升到9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供销合作社系统有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科研单位,他们在为农服务中发挥重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撑,同时在面向市场过程中也产生很好的效益。总社科技推广中心和部分省社为系统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促进科研成果与生产结合。总社八个科研院所和系统科研单位也为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在广西成立香料出口创汇基地;探索“科研院所领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出资组建中外盒子蔬菜FD项目,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年销售收入3200万元。

  坚持改革创新

  每到春耕备耕,总有许多农民担心自己买到了假肥料、假种子。怎么让农民们选对真种子,用好放心肥,2004年,总社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合,率先在供销社农资企业启动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工作,以建立农资企业信用档案为切入点,实施ABCD四档分类监管,建立相应的激励、预警、失信惩戒、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加快系统诚信建设。这一创新的监管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2006年在烟台,许多农民会选用烟台太阳农资连锁公司的“烟农”牌农资商品,因为经信用监管,该产品成为工商部门向农民的“推荐产品”。

  供销合作社不断改革,创新无处不在。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要真正为农服务,就要改革创新供销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拿基层供销合作社来说,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坚持改革与新建并举的原则,积极吸收职工、农民和其他涉农组织入股,组建新的基层社、中心社或实行一县一社,盘活资产,搞活经营。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密切与社员的经济联系,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完善理、监事会制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二是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吸收农民、专业大户和职工入股,采取职工领办、引导农民合办、与村委会联办等多种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经济协会等基层组织。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替代失去服务功能的原基层社。“十五”期间,据26个省的调研统计,基层社整体改制为专业合作社的约占改制总数的6.3%。

  就联合社来说,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通过推进体制创新,积极转变职能。比如山东省滕州市供销社,同时挂出了“滕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滕州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办公室”。开放办社的联合社,正努力向成员组织及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指导和服务。原来成天为企业改制忙忙碌碌的供销社,对直属企业也由“管企业”向主要“管资产”转变。而各地推进社有企业改革,也由单纯的减人、减债、减负,向优化社有资本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成为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

  “新合作”也是改革创新的一个典型。该公司以整合系统网络资源为出发点,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以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流通方式推进联合发展,实现低成本快速发展。许多超市还探索发展消费合作社,让农民参与超市管理,并享受优惠和返利;在经营方面寻求和拓展农资合作;在服务方面努力开发,拓展便利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各项中介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因为创新,许多供销社越来越不像农民印象里的供销社;也因为创新,农民心目中的供销社正是离他们最近、跟他们最亲的供销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