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7点半,北京国谊宾馆1313房间,火一样的大红花、金色的绶带、亮灿灿的奖章、喜悦的笑脸,两个少数民族女子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这颜色可真够喜庆的,快带上看看!绶带在右肩,奖章在左肩,大红花在中间!”
这两位女子正是内蒙通辽市科左中旗供销合作社主任谭凤霞和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大四平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岩,她们此次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
亲戚朋友的电话打来了——“明天的新闻能在中央台的新闻上播出吗?我们在家里等着看呢!这可是供销社系统的荣耀啊!”
此刻,骄傲与自豪也写在她们的脸上。而多年前当她们初到供销社时,摆在面前的却是别人看来已经无法收拾的烂摊子!谭凤霞面对着一个没有办公场所的县级社,而张岩则面对着一个欠债高达100多万元的小小基层社。如今,谭凤霞所在的供销社已经拥有资产2000多万元,已形成农资、再生资源、烟花鞭炮、蓖麻蚕业、农畜产品流通等五大支柱产业,年销售额达3.5亿元;张岩所在的基层社不仅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而且近几年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累计助农增收1500多万元。
谭凤霞和张岩的经历是很多供销社主任也同样经历的。今天,当他们戴上大红花,体验一个供销社人的自豪时,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供销社在新一轮的回归中路子走对了。
河南省登封市供销合作社陈兰宏主任说:“我们赶上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时期。近年来,我们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拿2006年6月创办的登封市三皇蔬菜专业合作社来说吧,他们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后,在‘企业带动、合作社产品拉动’的运作模式下,带动了223户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广泛种植芥菜、韭菜等特色蔬菜,并进行深加工,创立了三皇寨牌嵩山芥片、嵩山韭花、嵩山少林人参果等土特产品牌,深受消费者欢迎,这个社去年一年就实现了销售额近70万元、利润10万元。”
关于供销社是不是路子走对了,又回到了农民身边,同样被评为劳动模范的辽宁省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新村的党委书记黄日国最有发言权。黄日国说,他作为一个村书记只所以能被评为供销社的劳动模范是因为他同时还是鸭绿江有机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黄城村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而这两个合作社的成立,正是得益于辽宁省丹东市供销社的帮助。
2005年底,丹东市供销社发起了“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供销社的同志把黄城村作为帮扶点,下乡开展合作社知识的培训。2006年初,供销社按照“一社两店”的思路,在协会的基础上,帮助黄城村发起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这是丹东市的第一家专业合作社;2007年8月,又发起成立了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同时,供销社还建立起了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为社员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省、市供销社还先后投入15万元,在村里为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培训中心和图书室。在供销社的引导下,合作社积极为社员统一提供种子、农资、技术、生产规范和品牌、销售服务,使黄城村的稻米和果蔬的种植面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分别由500亩、300亩增加到现在的11000多亩、1000多亩。黄城村这个偏僻的乡村也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越光有机大米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大中城市和日本、欧盟;黄城村的果蔬也远销东北和俄罗斯,拥有“鸭绿江”、“椅圈”、“黄城”多个品牌。近两年来,每年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黄日国说,供销社这次是真的回来了,通过办合作社,他认为自己也是供销合作社事业中的一员,并深深体验到身为一个供销社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