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总社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的大会,也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大会讲话中指出,供销合作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谋划发展,大胆创新激发活力,成功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适合市场经济特点、吻合“三农”特征、切合供销合作社特性的改革发展之路。全国政协副主席、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在理事会报告中也指出,回顾供销合作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供销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做到改革不断深入,体制不断创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农服务不断加强,生机和活力不断迸发,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合作制的一般原则与中国合作经济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化“四项改造”,不断推进供销合作社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会议从全局的高度总结供销合作社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让代表们倍受鼓舞。在27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中,不少代表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过去几年所做的工作,畅谈了自己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打算和新建议。
新理念:
网络终端是我们的事业基点
谈到建设有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发展之路,很多代表认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应该抓住这个中心,在理论阐释、实践操作上进一步明确,从而为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主任白志刚:今天两位领导的讲话中都提到了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其实,这些年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也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发展道路也逐步清晰,但社有企业、联合社、基层社等等这些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割裂的状态,如何将供销社的各项工作用一条线统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供销合作事业,这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研究。结合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的实践,我认为这条线的基点就是与农民密切联系的网络终端,所有的工作都要以此为基础,也要围绕这个开展。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的目标就是要参与到每户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去,而参与的程度与广度就是衡量供销社各项工作好坏的标准。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的建设,逐步构建起一套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办企业、搞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流通、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等,这一切工作的基础就是因为有网络,在这个体系内开展工作,供销社的企业和各类为农服务组织才有核心竞争力。
供销社要在金融领域有所作为
目前,各地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干劲很足,但很多供销社苦于没有资金,缺乏融资渠道,非常苦恼,有的将希望寄托于政府资金扶持,有的寄希望于银行。不少代表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彦惠:供销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投融资能力和渠道,这一点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但目前来看,供销社还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供销合作社应该参与新一轮的金融体制改革,参与到金融体系建设中去,建立自己的金融平台。比如,供销合作社的大型社有企业可以和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果能够操作成功,供销社一定会打开很好的局面。河北省社正在这方面努力探索。2008年,由河北省社策划,将筹资1个亿建立一个担保公司、一个投资公司、一个保险公司,把系统的资金整合起来。供销合作社没有整合能力,不懂金融,事业是没有大的发展的!为此,我们也在努力开展一些培训班,让主管处室的同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为将来的战略奠定人才基础。
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怀贵:我们经常说“没钱”,这是实话,但不能把银行作为融资的惟一渠道。现在银行又成了买方市场,一旦不放贷,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确实应该像白立忱同志在报告中强调的,真正要解放思想,想出更多的点子来。是否可以将全系统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策划一些有高回报的项目,哪怕成立一个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对供销社的整体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渴望在“联合发展”上见实效
在此次理事会分组讨论中,几家涉农社有企业强烈呼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产品配送平台,能够将系统的优势资源,把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整合起来。
海南果蔬食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诚:我们公司是搞果蔬食品配送的涉农企业,一手牵农户,一手牵客户,这几年,我们也建立一些合作社,将农户生产的产品卖到国外去。这一过程中,我有很深刻的体会,国外对农产品的要求很严格,要求产品具有可追溯性,要求绿色、安全。而国内势单力孤的公司,有时候不太受到国外的重视,在产品规模、流通渠道等很多方面,都受到限制。我们迫切希望供销合作社系统能够将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比如成立一个中国农产品联合采购配送集团,相信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愿意加入。在这个集团的带领下,我们可以按照统一的要求引导农民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要求进行种养,大大增加了谈判的话语权和对外贸易的实力。同时,还可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锻炼供销合作社的人才队伍。
新举措:
在为农服务上大做文章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和润培: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从四年前就开始研究如何建立新型的供销合作经济组织。2007年云南省供销社系统兴办的“两社一会”(农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村专业协会)达到近13000家,覆盖了云南全省85%的行政村。在“两社一会”建设的基础上,近两年云南省社又大力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提出了“四进村、五个有”战略,即便民超市进村、信息服务进村、市场知识培训进村、行业管理服务进村;有一个综合服务社、有一个专业合作社、有一个专业协会、有一批农民经纪人、有一个集贸市场。目前,该战略已初见成效,在便民超市进村方面,近年发展了9000多个综合服务社(其中小超市达4500多个)覆盖了80%村,形成了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村级销售网点为终端的现代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在信息服务进村方面,云南省供销社同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移动公司合作开办了“农信通”免费信息平台,向广大农民发布农村农业政策、农产品供求、农资价格等免费信息服务。
通过这些紧紧围绕为农服务开展的工作,供销社的服务能力强了,社会知名度提高了。近四年来,全系统新增了6万多个从业人员,形成了党委政府得民心、供销行业得发展、农民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格局。
吉林省供销社主任冯小波:吉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多数,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但是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消费环境比较差,农村消费水平也比较低,想启动农村市场,城市大中型企业向农村延伸运送距离远,成本高,利润低,难度很大。我们供销社的网络非常健全,从国家到村六级网络。吉林省政府成立了推进新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12个部门是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2007年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2008年14个成员单位又联合下发了实施意见,省政府给了一部分专项资金扶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连锁经营的销售额同比提高了55%。
我们还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协会,目前,省市县乡四级两协会组织已经建立。2007年重点做好专业合作社和基层社的一体化经营,每个基层社都要经办1-2个专业生产合作社。可以享受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优惠政策,真正与农民融为一体。
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农民回收工的培训被纳入省里的“春风工程”,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补贴400元,省里给我们5000个指标,总计争取到200万元。
开展直属企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现利润同比提高60%多。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供销社工作,去年吉林省社争取到各类专项资金有3000多万。
广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喻自觉:广州作为消费性的城市,供销社如何发挥城区供销社的作用,为农村和社区服务,是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的工作。广州市供销社以服务城乡结合部为切入点,并联合街道、劳动保障部门一起为农民工开展了技能培训、人员招聘、用工介绍代理等活动,探索了为农服务的新方式和新渠道。
在体制创新上突破
体制创新是供销合作社实现质的飞跃和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成为此次理事会上代表们交流实践经验较多的话题。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彦惠:听了回良玉副总理和白立忱副主席的报告,我感觉非常契合河北省供销社的实际,特别是谈到体制创新方面,我认为,对供销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这几年,我们结合“四项改造”和“新网工程”,结合河北省社实际,在供销社的体制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我们提出“两个体系、一个中心”的体制框架。两个体系就是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农民合作经济指导服务体系,一个中心就是以打造终端综合服务载体为中心。同时,我们参照天津市供销社正在大力实施的“三进工程”,积极推进“组织农民进社、网络终端进村、农副产品进超市”工程。创新、理顺了供销合作社的体制问题,我感觉基础更牢固了、发展路子更广了、前景更光明了。
在协会工作上抓重点
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高茂林:蜂产品行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但这些年来,我国蜂产品行业遭遇国外贸易壁垒,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协会,必须围绕“质量安全”这个中心,提高服务水平。为此,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为蜂产品行业提供标准化服务;二是逐步建立蜂产品从养殖到消费全过程的信息化体系;三是建立为农户、行业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四是建立行业诚信经营体系。
新打算: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孙立坤:供销合作事业需要一支好的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建设一支合格的人才队伍,对于人才要坚持公开选拔、严格管理,只有这样供销合作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张妙奇:下一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突出三社优势,打造组织基础优势;突出本级建设,打造市场竞争的优势;突出网络建设,打造连锁特色优势;突出市场建设,打造商品流通优势;突出队伍建设,打造科学发展优势。“十一五”期间实现“万千百十”目标,既在全省农村新建10000个高标准的为农服务社,1000个示范专业合作社;100个大型市场;10个大型骨干企业。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常务副主任张永埔:面对新的历史起点,要高举为“三农”服务的旗帜,走好五条路:一条是与“三农”共振兴的路。供销社与“三农”是相伴而生,与“三农”贴的越紧,生命力越强。第二走好合作联合的路,应该是大合作、大联合;第三是走好四项改造的路;第四是走好人才兴社的路;第五是走好科学发展的路。
今后我们第一还要争取政策支持,2007年省供销社争取到7700多万,今年还要继续努力;第二要抓大户,抓赢利大户、抓亏损大户,不能让亏损大户拖住赢利大户后腿。
新建议: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主任诸葛彩华:当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人研究。像供销社这样的集体企业该如何办好企业也应该加强研究。供销社企业究竟如何做大做强,企业用什么形式进行联合,供销社的企业应遵循什么原则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思考。
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占海:当前“新网工程”获得了财政拨款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现在我们必须把这笔钱用好,把事做好。我认为当前“新网工程”工作的开展中尚缺乏品牌意识。我建议加大“新网工程”的宣传力度,把所有参与“新网工程”的单位都列为会员单位,及时汇报工作。
长春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于林中:新网工程就是在乡镇村发展网点,壮大自己。国际国内大企业是不会去农村开店的,农村的流通只有供销社来做。中国农村与美国不一样,人家农民占3%,城市流通可以带动农村流通,我们国家是必须单独在农村做流通。
在一个乡镇办个规模适中的超市需要100万元,如果“新网工程”想覆盖乡镇村,没有2个亿资金做不出来,这就需要开放办社。但是供销社必须得有股份,有投入,有控制力,从管人向管资产转变,牢牢把握住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