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广东口岸:外棉问题日益严重


  本报讯  广东进口棉花品质不合格问题越来越严重。近日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2007年,经广东检验检疫局检验,不合格进口棉花批次476批,不合格率高达92.4%,其中在品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有299批,占进口总量的58.1%,品质方面共计索赔83.2万美元。

  92.4%不合格——

  据了解,由于受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和价格上涨的影响,2007年广东口岸全年共计检验进口棉花515批611415件132953吨,货值18252万美元,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统计显示,进口棉花以美棉为主,占广东进口棉花总批次的61%,其次依次是澳大利亚棉、印度棉和巴西棉等,进口贸易形式以一般贸易为主。

  83.3%“不够秤”——

  全年共计有429批棉花短重,占到货批次总数的83.3%,平均短重率为0.93%,与去年同期(1.12%)相比下降了0.19个百分点,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429份,索赔金额256.5万美元,占进口货物总值的1.4%。其中美棉短重问题比较突出,非洲棉花重量相对稳定。进口美棉中发现有85%的批次出现短重,平均短重率为1.00%,高于总体平均短重率0.07个百分点,其中最高短重率达到3.87%,是近几年来少见的进口棉花短重批次。全年共出具美棉重量索赔证书270份,索赔金额为88.9万美元。

  疫情问题严重——

  由于不少商家对进口棉花包装要求不严,外棉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出现水湿霉变等问题。2007年广东口岸多次查出水渍、油渍等“问题棉花”,一些“黑心棉花”还在货物中掺杂大量化纤、羽毛、纱线、毛发、布碎等特殊杂质和纤维,这些特殊杂质和纤维零星地夹在棉包中,分布面广,不易挑除,直接对成纱质量和染色造成影响。

  检疫方面,进口棉花疫情比较严重,广东检验检疫部门多次在检疫中,发现米扁虫、赤拟谷盗、热带火蚁、书虱、玉米象、蜘蛛等各类有害生物以及我国明令禁止入境的泥土、鸟屎及死老鼠等疾病传播媒介。经不完全统计,2007年进口棉花检疫不合格的批次有57批,不合格率达11%。(姜宁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